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党史博览 >党史事件 > 正文

党史事件

浅谈西峡口战役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浅谈西峡口战役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发布时间:2015-11-24 党史研究室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5-11-24

吕德民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南阳今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43个纪念抗战重点城市之一,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此之际召开西峡口战役座谈会,对于进一步丰富南阳的抗战纪念活动,深入挖掘南阳的抗战历史,提高南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激励今天珍爱和平、共创美好未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70年前发生在南阳境内的西峡口战役,是中国八年抗战期间中日22次重大会战之一——豫西鄂北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战役战时超长,战况惨烈,战绩辉煌,是中国抗战后期中华儿女在宛属大地谱写的一曲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壮歌。长期以来,西峡口战役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鲜为世人所知,一直淹没于浩瀚的战史当中。虽然每逢举办抗战胜利大型纪念活动,西峡口战役都会被提及,但影响始终有限,其主要原因与过去国内史学界的研究宣传导向有关。但是,接触这一研究的同志们没有放弃,他们一直在不停地挖掘史料,进行丰富和完善,一直希望把西峡口战役的历史原貌和重要地位梳理清楚,能够被社会认可。就南阳党史部门的同志来说,在这方面也作过不少努力。西峡县委党史室原主任李书奎同志早在纪念中国抗战胜利40周年,就挖掘整理一些史料,引起南阳党史界对西峡口战役的重视。50周年时,南阳市委党史室退休干部李保铨同志编写出版了《铁血史诗——南阳全民抗战纪实》,在书中第一次提出西峡口战役是中国全民抗战的最后一战的命题。此间南阳市委党史室编辑出版的《战时南阳》、《南阳人民抗日斗争故事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西峡口战役的一些情节,尤其是1997年5月编纂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南阳历史》第一卷,清晰地记载了豫西鄂北战役的概况。此后,随着国内外对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正面战场作用宣传肯定和增多,对西峡口战役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多了,各级报刊杂志陆续发表一大批西峡口抗战的故事、论文等,仅专著就出了5本。如南阳市委党史室的《河山不容践踏》、西峡县政协的《抗日战争在西峡》、西峡县委党史室的《西峡口抗战》、西峡县民俗专家华中强的《侵华日军的滑铁卢》等,最近南阳市人大副主任、著名作家秦俊撰写出版的《南阳会战——中国对日最后一战》一书,终于把西峡口战役的影响推向全国。
那么,如何看待西峡口战役的地位和影响?这里,我仅从党史的角度作一探析。
第一,从时间节点看,西峡口战役是中国八年抗战的最后一战,战役胜利与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一并载入史册。对于抗日战争最后一战这个问题,多年来,中国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全国各地也一直争论不休,目前炒得最热的要数湖南的“芷江战役”和江苏的“高邮战役”。那么,如何澄清这一问题呢?我想,首先概念要弄清楚,就是什么叫抗日最后一战?顾名思义,简单地回答,就是抗战结束时的最大战役。大家知道,日本政府1945年8月15日向世界宣布的无条件投降,西峡口战役从1945年3月22日开始,直到8月19日前还在打,中国八年抗战“枪响卢沟桥,日落西峡口”,时间节点明白无误地标明了西峡口战役就是中国对日最后一战,而不可能是其他战役。再比较一下其他相关战例:“芷江战役”于1945年4月9日至6月7日进行,战役结束距日本投降还有两个多月。“高邮战役”于1945年12月19日至26日进行,超过日本投降已经4个多月,且当时被新四军围困打击的伪军已改编为国军,日军已听命国民政府而并非为日本天皇效忠。所以,从严谨的史学意义上讲,比起西峡口战役,他们都不能称为中国抗日最后一战。今年初,高邮建成开放了《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最近,湖南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最后一战》正在中央电视台八套节目热播,这说明他们非常重视舆论宣传工作,但改变不了西峡口战役是中国八年抗战最后一战的事实。
第二,从抗战主体看,西峡口战役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缩影,战役胜利彰显了各阶层抗日武装力量发挥的作用。历时5个多月的西峡口战役,上演了一幕全民上阵、戳力抗战的活剧。西峡口正面战场上,国军直接参战12万多人,在西峡口北至马鬃岭、南至淅川县毛堂街150华里宽、30华里深的防线上相继进行大小战斗数百次,其中较著名的有五龙庙坡之战、西峡口阻击战、马鞍桥伏击战、鹰爪山之战、蒲塘——豆腐店之战、大华山防御战等13次。南阳两万多平方公里的敌后战场上,八路军河南军区部队在豫西、新四军五师在桐柏山等地,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灵活机动地打击、牵制日军。南阳中共各级地方组织领导的各类抗日武装倾力参与,抗日斗争活动此起彼伏;内乡和淅川县民团壮怀民族大义,纷纷奋勇保家卫国;全区广大沦陷民众更是威武不屈,神出鬼没,痛击贼寇等等。综观西峡口战役,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发挥了顽强阻击作用,中共各级地方党组织及其领导的抗日队伍在敌后战场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南阳沦陷区的广大民众和地方民团积极发挥了支持配合作用。在人民战争面前,侵犯日军如同陷入了汪洋大海而顾此失彼、不能自拔。可以说,西峡口战役高度浓缩了中国八年抗战的战争面貌,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经典缩影。
第三,从抗战全局看,西峡口战役遏制了日军西进的战略企图,战役胜利确保了中国大后方的安全。日军在穷途末路的1945年初,酝酿发动豫西鄂北战役和芷江战役,其战略目的是妄图通过两翼钳制围攻,降服重庆国民政府,以解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面临的本土危机。豫西鄂北战役之初,日军进兵神速,很快占领老河口,逼近伏牛山,一时沉浸于即将击破中国军队、打通豫陕通道的美梦之中,不可谓不可一世。但出乎其意料,结果在西峡口碰得头破血流,未能前行一步,且被迫阵前两易其帅,付出1.5万余人伤亡的惨重代价,甚至连处理死者遗体的机会都没有,“留下了千载难忘的憾事”。可以看到,西峡口战役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彻底摧毁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战争意志。其 110师团少将司令官三宫满治更是“魂魄俱断”,战后不顾一切地扔下部队,只身逃回日本。否则,如果日军图谋得逞,窜入陕川,其严重后果将不堪设想,中国抗战历史恐怕也要改写。
第四,从历史进程看,西峡口战役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为战后中原解放区的开辟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整个八年抗战时期,南阳地区及周边是重要的战略基地和前沿战场。国军重兵驻守南阳达6年之久,中日双方在南阳及周边先后进行了5次大会战,南阳曾两度沦陷。在长期的对持和拉锯战中,南阳及周边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日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川陕大后方和华中、华北等敌后战场的军事压力。西峡口战役,牢牢地把近5万日军长期拖困在伏牛山泥潭,把更多的日军牵制在鄂豫陕边,使本已显兵力薄弱的日军更加捉襟见肘,倍感压力山大。西峡口战役的进行,为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河南,为党中央实施绾毂中原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有利条件。由此开始,八路军河南军区部队得以在豫西站稳脚跟并迅速壮大,新四军五师得以进兵豫南、发展豫中,成功开辟桐柏山抗日根据地等,从而为战后我中原三路大军会师桐柏,建立中共中央中原局,开辟中原解放区,乃至陈谢兵团、刘邓大军十纵进军豫西南,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八路军的将士应该感谢直接间接配合作战的友军”。

中共南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吕德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