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场馆
五中学子逞英豪革命浪潮涌宛城
五中学子逞英豪革命浪潮涌宛城
发布时间:2017-09-20
—河南省立南阳中学旧址
今天的南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且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她的前身是河南省立南阳中学,创办于1903年,始名宛南中学堂;1912年,与南阳公学合并,易名府立宛南第一中学;两年后,改名河南省立南阳中学;1920年至1933年间,曾名河南省立第五中学;1934年,复名南阳中学,至南阳解放。该校早在1928年就建立了南阳第一个学校中共地下组织,并掀起一次又一次革命浪潮,可谓声播南阳,威震帝乡。
1926年春,南阳在外地上学或工作的一批中共党员,受党组织的派遣,先后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的组织,发动工农革命。其中,刘友三、刘福僧等先后到河南省立五中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党的活动。他们一方面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注意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很快发展学生张鸿宾、马华敏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南阳特别支部成立后,把宣传发动的重点放到省立五中,特支成员经常到该校进行革命活动。1927年10月,特支委员朱冠洲、刘福僧数次到省立五中给师生们作形势报告,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他们慷慨激昂的报告,对广大师生启发很大,并在思想上打下深深的烙印。1927年底到1928年初,中共南阳特支在这里先后发展芦腾蛟、郭斌庆、阎嗣芪、阎嗣训4名学生入党,为省立五中成立党组织奠定了基础。
1928年秋,中共党员陶文藻(又名陶次如),受聘于省立五中任国文教员。陶到校后,按照中共南阳特委(亦称豫西南特委)和中共南阳县委(南阳特支改建而成)的指示,同中共党员许岳一起,挑选进步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组织开展活动。经过培养教育,发展学生宋迁胪、阎嗣宗、杨连荣、庞世贤、任德懋、周笃祜等6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9月成立了中共省立五中小组,宋廷胪任小组长。
省立五中党小组成立后,积极向学生宣传革命道理,传阅进步书刊。党小组还通过各种渠道,团结进步学生,以宋廷胪为负责人,创办了一个进步文艺团体——梅社,编印文艺作品。梅社还以《曙光》墙报为阵地,刊登进步文艺作品,宣传进步思想,揭露社会时弊,向反动势力作斗争,从而引起校方的注意和不满。校方煽动和利用少数落后学生,组织了一个灰色文艺团体——文艺研究社,与梅社相对抗。同时,校方和南阳驻军石友三部相勾结,在1928年底用高压手段强行勒令梅社解散、《曙光》墙报停办。在这种情况下,五中党小组成员大部分被迫离开学校,仅有杨连荣继续留校坚持党的工作。
1929年春,杨连荣秘密发展同学李子久入党,并把该校学生党员杨介生(从邓县中学转入五中)、阎守宽(入党时间不详)同时编人省立五中党小组。杨连荣任组长,受中共南阳特委直接领导。不久,杨连荣因积极开展党的活动,被校方开除学籍。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杨连荣转入宛中上学,继续从事党的工作。
1929年5月,根据党组织的指示,李子久担任省立五中党小组组长。经过秘密活动,李子久又发展了五中学生吴玉田、李光亚、刘化濮入党,并领导进步学生采用合法手段与校方和国民党改组派进行斗争,因此再次引起校方注意。这年夏季的一天,校方采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在全校大搜查,并在杨介生的住室内查出进步书籍,声言要严厉处分杨介生。面对这一突变,党组织安排杨介生到邓县中学继续上学和工作,安排李子久离开省立五中到赊镇做党的工作。
1929年秋,党组织指示在南阳县师范上学的中共党员郭竹迎、刘玉堂、阎守本、张音韶、焦明辰5人考入省立五中上学,重建党小组,郭竹迎任组长。
1930年1月,省立五中校方无理宣布开除张音韶、焦明辰等10余名学生。五中党小组迅速把这一情况向中共南阳中心县委作了汇报。中心县委指示:“要抓住这一事件,积极领导学生,趁机发动学潮,掀起学生运动,进行革命斗争。”五中党小组根据指示召开有党员、进步学生30余人参加的会议,研究斗争方略。他们带领同学们走上街头,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进行街头讲演,揭露校方无理开除学生的罪行。接着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同反动校长党子尚、教务主任吴海亭等进行说理斗争,历数党子尚、吴海亭无理开除学生的罪行。并要求改组学生会,驱逐党、吴二人,另聘校长。同时,宣布成立援助恢复学生学籍委员会。
为了支援学生们的正义之举,中共南阳中心县委秘密与驻南阳的杨虎城部中共组织联系,请求支援。杨部党组织派中共党员姚洗心等带领人员,佩带手枪,到校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狡诈的党子尚一看形势不利,假意答应了同学们的要求。
寒假期间,党子尚、吴海亭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密谋策划,伺机向进步学生进行报复。在春季开学典礼上,党子尚等首先发难,策划少数落后学生在会上发言,污蔑寒假前的学生斗争为“暴徒”行为,并蛮横要求校方给郭竹迎、刘玉堂以严惩。郭竹迎、刘玉堂针锋相对,予以反驳,引起一场激烈斗争。党子尚恶人先告状,勾结驻军军法处,到校将郭竹迎等5名学生逮捕。中共南阳中心县委通过杨虎城部中共组织做工作,由县长陈子坚出面,促使军法处释放了被捕的学生,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1930年3月,中共南阳中心县委书记郝久亭指示郭竹迎、刘玉堂、吴玉田、阎维良等人考入杨虎城部军事教导队,以当学兵为名做军运工作。同时,时宇玲转入宛中上学,加入宛中党支部;阎守宽受党组织派遣到八里岔村搞农运工作。这样,五中党小组暂时停止了活动。
1930年9月,根据南阳中心县委指示,泌阳、唐河学生党员王黎、王斌、沈付洲、陈长德等考入省立五中,重建党小组,王黎任组长。1931年3月,中共南阳中心县委为了加强党在省立五中的力量,决定将党小组改建为省立五中党支部,王黎任书记。在斗争实践中,党支部有重点地培养思想进步、斗争坚决的学生郭以青、郭延顺、王家声、王家齐、戴祖圣、郭廷珍、杨士岭等人党。同时,从赊镇小学考入省立五中的学生党员杜从先到校后,又发展了同班同学李庆祥入党。至此,省立五中党支部已有党员13人,党的力量进一步扩大,一度成为领导南阳城学生运动的核心。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党支部书记王黎以学生会负责人名义,发动全体学生上街游行示威,开展抗日宣传,并主持成立南阳抗日学生联合会,制订开展抗日爱国宣传的计划,举行抗日救国运动大会,通电全国,团结一致,共御外侮;全校师生成立抗日救国义勇军,加授军训课,时刻准备上前线,并臂带黑纱,以示决心;联合城内各校师生,到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请愿,要求开展除奸运动;走上街头演出活报剧,揭露日军侵华暴行。爱国学子们的壮举,有力地推动了南阳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作为革命的摇篮,南阳中学培育出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志士仁人和国家栋梁。他们公而忘私,前赴后继,茹苦含辛,披肝沥胆,高山景竹,投身党政军文者,建树卓著;效命于教科工商者,蜚声中外,为南阳增辉。
为怀前驱之丰功,励后来之壮志,1997年6月,中共南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在一中院内建立“河南省立南阳中学旧址”纪念碑,千载永志该校光辉的历史。
1926年春,南阳在外地上学或工作的一批中共党员,受党组织的派遣,先后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的组织,发动工农革命。其中,刘友三、刘福僧等先后到河南省立五中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党的活动。他们一方面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注意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很快发展学生张鸿宾、马华敏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南阳特别支部成立后,把宣传发动的重点放到省立五中,特支成员经常到该校进行革命活动。1927年10月,特支委员朱冠洲、刘福僧数次到省立五中给师生们作形势报告,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他们慷慨激昂的报告,对广大师生启发很大,并在思想上打下深深的烙印。1927年底到1928年初,中共南阳特支在这里先后发展芦腾蛟、郭斌庆、阎嗣芪、阎嗣训4名学生入党,为省立五中成立党组织奠定了基础。
1928年秋,中共党员陶文藻(又名陶次如),受聘于省立五中任国文教员。陶到校后,按照中共南阳特委(亦称豫西南特委)和中共南阳县委(南阳特支改建而成)的指示,同中共党员许岳一起,挑选进步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组织开展活动。经过培养教育,发展学生宋迁胪、阎嗣宗、杨连荣、庞世贤、任德懋、周笃祜等6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9月成立了中共省立五中小组,宋廷胪任小组长。
省立五中党小组成立后,积极向学生宣传革命道理,传阅进步书刊。党小组还通过各种渠道,团结进步学生,以宋廷胪为负责人,创办了一个进步文艺团体——梅社,编印文艺作品。梅社还以《曙光》墙报为阵地,刊登进步文艺作品,宣传进步思想,揭露社会时弊,向反动势力作斗争,从而引起校方的注意和不满。校方煽动和利用少数落后学生,组织了一个灰色文艺团体——文艺研究社,与梅社相对抗。同时,校方和南阳驻军石友三部相勾结,在1928年底用高压手段强行勒令梅社解散、《曙光》墙报停办。在这种情况下,五中党小组成员大部分被迫离开学校,仅有杨连荣继续留校坚持党的工作。
1929年春,杨连荣秘密发展同学李子久入党,并把该校学生党员杨介生(从邓县中学转入五中)、阎守宽(入党时间不详)同时编人省立五中党小组。杨连荣任组长,受中共南阳特委直接领导。不久,杨连荣因积极开展党的活动,被校方开除学籍。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杨连荣转入宛中上学,继续从事党的工作。
1929年5月,根据党组织的指示,李子久担任省立五中党小组组长。经过秘密活动,李子久又发展了五中学生吴玉田、李光亚、刘化濮入党,并领导进步学生采用合法手段与校方和国民党改组派进行斗争,因此再次引起校方注意。这年夏季的一天,校方采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在全校大搜查,并在杨介生的住室内查出进步书籍,声言要严厉处分杨介生。面对这一突变,党组织安排杨介生到邓县中学继续上学和工作,安排李子久离开省立五中到赊镇做党的工作。
1929年秋,党组织指示在南阳县师范上学的中共党员郭竹迎、刘玉堂、阎守本、张音韶、焦明辰5人考入省立五中上学,重建党小组,郭竹迎任组长。
1930年1月,省立五中校方无理宣布开除张音韶、焦明辰等10余名学生。五中党小组迅速把这一情况向中共南阳中心县委作了汇报。中心县委指示:“要抓住这一事件,积极领导学生,趁机发动学潮,掀起学生运动,进行革命斗争。”五中党小组根据指示召开有党员、进步学生30余人参加的会议,研究斗争方略。他们带领同学们走上街头,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进行街头讲演,揭露校方无理开除学生的罪行。接着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同反动校长党子尚、教务主任吴海亭等进行说理斗争,历数党子尚、吴海亭无理开除学生的罪行。并要求改组学生会,驱逐党、吴二人,另聘校长。同时,宣布成立援助恢复学生学籍委员会。
为了支援学生们的正义之举,中共南阳中心县委秘密与驻南阳的杨虎城部中共组织联系,请求支援。杨部党组织派中共党员姚洗心等带领人员,佩带手枪,到校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狡诈的党子尚一看形势不利,假意答应了同学们的要求。
寒假期间,党子尚、吴海亭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密谋策划,伺机向进步学生进行报复。在春季开学典礼上,党子尚等首先发难,策划少数落后学生在会上发言,污蔑寒假前的学生斗争为“暴徒”行为,并蛮横要求校方给郭竹迎、刘玉堂以严惩。郭竹迎、刘玉堂针锋相对,予以反驳,引起一场激烈斗争。党子尚恶人先告状,勾结驻军军法处,到校将郭竹迎等5名学生逮捕。中共南阳中心县委通过杨虎城部中共组织做工作,由县长陈子坚出面,促使军法处释放了被捕的学生,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1930年3月,中共南阳中心县委书记郝久亭指示郭竹迎、刘玉堂、吴玉田、阎维良等人考入杨虎城部军事教导队,以当学兵为名做军运工作。同时,时宇玲转入宛中上学,加入宛中党支部;阎守宽受党组织派遣到八里岔村搞农运工作。这样,五中党小组暂时停止了活动。
1930年9月,根据南阳中心县委指示,泌阳、唐河学生党员王黎、王斌、沈付洲、陈长德等考入省立五中,重建党小组,王黎任组长。1931年3月,中共南阳中心县委为了加强党在省立五中的力量,决定将党小组改建为省立五中党支部,王黎任书记。在斗争实践中,党支部有重点地培养思想进步、斗争坚决的学生郭以青、郭延顺、王家声、王家齐、戴祖圣、郭廷珍、杨士岭等人党。同时,从赊镇小学考入省立五中的学生党员杜从先到校后,又发展了同班同学李庆祥入党。至此,省立五中党支部已有党员13人,党的力量进一步扩大,一度成为领导南阳城学生运动的核心。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党支部书记王黎以学生会负责人名义,发动全体学生上街游行示威,开展抗日宣传,并主持成立南阳抗日学生联合会,制订开展抗日爱国宣传的计划,举行抗日救国运动大会,通电全国,团结一致,共御外侮;全校师生成立抗日救国义勇军,加授军训课,时刻准备上前线,并臂带黑纱,以示决心;联合城内各校师生,到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请愿,要求开展除奸运动;走上街头演出活报剧,揭露日军侵华暴行。爱国学子们的壮举,有力地推动了南阳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作为革命的摇篮,南阳中学培育出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志士仁人和国家栋梁。他们公而忘私,前赴后继,茹苦含辛,披肝沥胆,高山景竹,投身党政军文者,建树卓著;效命于教科工商者,蜚声中外,为南阳增辉。
为怀前驱之丰功,励后来之壮志,1997年6月,中共南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在一中院内建立“河南省立南阳中学旧址”纪念碑,千载永志该校光辉的历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