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省委迁宛城不畏艰险擎红旗_红色场馆_党史博览_宛城党史方志网_南阳党史方志网
今天是: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宛城党史方志网 >党史博览 >红色场馆 > 正文

红色场馆

临时省委迁宛城不畏艰险擎红旗

临时省委迁宛城不畏艰险擎红旗

发布时间:2017-09-20 宛城区党史方志网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9-20

——中共鄂豫边临时省委机关旧址     1932年7月,中共鄂豫边临时省委迁驻宛城北关大街路西(今南阳市工农路436号),使这里一度成为鄂豫边区党的指挥中心。
    1932年i月,国民党军队对襄(阳)枣(阳)宜(阳)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反革命“围剿”。2月2日至3日,中共鄂豫边区特委召开紧急会议,改组边区特委和革命委员会,成立中共鄂豫边临时省委和鄂豫边临时省苏维埃,领导反“围剿”斗争。但由于临时省委主要领导人执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面对势力强大的敌人死守硬拼,致使襄枣宜革命根据地全部沦陷。在这种情况下,鄂豫边临时省委被迫从根据地转移到白区南阳。
    7月,临时省委几个主要负责人陆续撤到南阳后,在新野县上凤鸣村召开会议,改组了临时省委,由宋良猷任书记,郝久亭任组织部长,陈雪怀任宣传部长,王君恩、曹明久任常委,张星江、陶汉三任委员。临时省委机关设在南阳城内。会后,王君恩、曹明久等到襄枣宜地区开展工作;张星江等负责在唐(河)桐(柏)泌(阳)一带组织游击武装。
    临时省委机关移驻南阳城后,处境困难。首先是几经挫折,根据地丧失,一些党员精神不振,悲观失望,工作难以开展;其次是南阳的白色恐怖严重;其三是和上级党组织一时难以取得联系,在工作上不能及时得到上级的指示和帮助;其四是经费严重不足,无法开展活动,甚至连衣食都成了问题。
    但临时省委在逆境中不畏艰险,高擎红旗,继续坚持斗争。张星江(中共唐河县委书记)在唐河县东部的毕店与桐柏县西部的平氏一带发动群众,先后建立了8支农民赤卫队,打击土豪劣绅,开展夺枪抢粮斗争。临时省委在南阳城区建立了交通联络站和文印点,并调整了中共南阳中心县委的领导成员。南阳城区的学校也很快建立了党的组织。9月初,派往中央的交通员王德君回到南阳,带回了中央的指示信。9月8日,临时省委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鄂豫边区工作的指示,在南阳城东关饭铺召开了临时省委常委会议,传达了中央的指示。临时省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一年来的工作,作出比较符合实际的决议,重新部署了鄂豫边区的工作,制定了恢复鄂北根据地工作的计划,开始新的革命斗争。
    正当鄂豫边区党组织积极开展斗争,准备恢复原根据地的时候,红四方面军和红三军转战豫西南,对南阳各地革命斗争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临时省委指示南阳各县党组织支援和配合红军的行动。当红四方面军陈赓师长受伤下队后,临进省委和中共新野县委设法掩护,并护送陈赓转赴上海。红三军到达唐河东部地区时,鄂豫边临时省委执委李文臣及唐河县大河屯区委郝修文等,主动与红三军段德昌师长联系,汇报地方工作,得到段师长的指示和一部分经费。地下党组织为红军带路,沿途收留掩护伤病员,与派到地方工作的红军一起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由于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得不到上级的指不,1933年1月,临时省委决定派书记宋良猷到上海中央局汇报请示工作。当时,上海白色恐怖严重,宋在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极不顺利,以致数月未归。留在南阳暂时负责全面工作的临时省委组织部长郝久亭,担心宋良猷发生什么意外,派中共南阳中心县委书记陶汉三回鄂北开展工作,调杨一平任中共南阳中心县委书记,自己于4月只身赴沪。赦到沪找到宋后,二人便加紧同中央局联系,遂于5月下旬一起向中央局汇报了鄂豫边临时省委的工作。上海中央局对鄂豫边区的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并决定将中共鄂豫边临时省委改为中共鄂豫边特委,隶属于上海中央局,继续领导鄂豫边区的革命工作。6月13日,宋、郝二人由沪返宛,立即着手筹备召开各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传达中央局指示,组建中共鄂豫边特委。正值此关键时刻,中共南阳中心县委委员王星阶叛变投敌,带领敌特务、军警先后秘密逮捕了临时省委交通员武金水、南阳中心县委书记杨一平、南阳县立乡区和省立五中联合支部书记陈长德、临时省委书记宋良猷、临时省委组织部长郝久亭、省立五中学生党员李庆祥等14名共产党员,除3人保释外,其余被解押到开封监狱。
    王星阶的叛变,使中共鄂豫边临时省委和中共南阳中心县委遭到严重破坏。面对严峻的形势,张星江、仝中玉、张旺午(中共泌阳县委书记)等共产党人,不畏腥风血雨,力挽狂澜,于1933年7月成立中共鄂豫边区临时工作委员会,继续领导鄂豫边区人民的革命斗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