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 正文

通知公告

南阳市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南阳市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发布时间:2017-06-22 党史研究室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6-22

为促进和指导今后五年全市史志事业科学发展,根据《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河南省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结合南阳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把史志工作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工作任务,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工作到位”(以下统称“一纳入、八到位”)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依法推进全市史志事业科学发展,为加快南阳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决策参考、信息服务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通过编修和开发利用地方史志成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市提供有力支撑,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2.坚持依法治志。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河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南阳市地方史志工作暂行规定》,市、县史志机构要依法履行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职责,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要依法履行相关职责和义务。3.坚持科学发展。以修志编鉴为主业,统筹兼顾信息化建设、史志馆建设、旧志整理、理论研究、开发利用等工作,实现南阳史志事业科学发展。4.坚持改革创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编史修志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史志工作经验,正确把握发展规律,深化改革,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不断拓展史志工作领域,丰富史志成果表现形式。5.坚持质量第一。质量是志书的生命,要将精品意识贯穿于志鉴编纂出版工作全过程,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出版关,编纂出版经得起历史检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优秀史志成果。6.坚持修用并举。发挥史志资源优势,加快史志成果转化,全面提升开发利用水平。拓宽用志领域,创新用志手段,提升服务大局能力,为党政机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服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读志用志水平,形成修用结合、良性互动机制。

二、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实现市、县两级综合年鉴全覆盖;如期完成月鉴(大事月报)的编辑出版、赠阅任务;全面完成乡镇志编纂出版任务和指导、编纂部分名镇志、名村志及推荐、评选工作,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着力抓好市、县史志馆建设,加强对社会修志编鉴的指导与管理。做好第三轮修志启动准备工作,基本形成修志编鉴、理论研究、质量保障、开发利用、工作保障“五位一体”的史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

(二)主要任务

1、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2017年,完成《南阳市志》《桐柏县志》《卧龙区志》《方城县志》《淅川通志》编纂出版发行任务。全面总结第二轮修志工作经验,认真研究修志工作的组织管理、运作模式、续修方式等,为启动第三轮修志做好准备。2、全面完成乡镇(街道)志编修任务。采取以奖代补等办法,大力推进乡镇(街道)志编修工作。开展历史名镇志文化工程,推选出20部名镇志精品;开展抢救“即将消失的村庄文明”工程,在乡镇(街道)志编写工作中要翔实记载村庄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民风民俗、建制沿革、村民村事和经济兴衰,从自然环境到人文活动,从政治生活到经济活动都应该做全方位、多视角的反映,既有经验,也有教训,争取成为了解村庄历史的“百科全书”;做好名镇志、名村志的推荐、评选工作。市县史志机构要加大指导力度,严格审核验收机制,完善志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志书质量不断提升,打造一批在全省有影响的精品志书。3、大力推进年鉴和月报(月鉴)编辑出版。市县史志机构要继续组织编辑出版地方综合年鉴和月报(月鉴)。对编辑年鉴的行业、部门、单位加强进务指导和质量管理,推动年鉴编辑出版工作改革创新、提速增效,缩短出版周期,增强为现实服务能力。尚未启动大事月报编辑工作的县区史志机构,要创造条件启动组织编辑出版当地的月报(月鉴)。4、升级更新改造办公设备,优化办公环境,向无纸化办公过渡。积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需要,采购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使史志工作的“资政、存史、育人”功能具体化和最大化。5、加快信息化建设。按照全国地方志事业信息化发展意见,广泛应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修志编鉴的数字化、网络化,建成地方史志数据库,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升级完善市情网站和市情资料库软硬件设施,建设新的载体平台,构建多界面、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体系。加强市情网站和市情资料库管理,确保网络信息安全。6、加强史志馆建设。把史志馆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规划,要抓紧立项建设或利用现有设施进行改扩建,市、县区史志馆要争取在2020年前建成。实现史志资源数字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共享化、使用便捷化,充分发挥“南阳市情网”平台作用,提高资料管理利用水平。7、深化史志理论研究。深入总结社会主义新方志和传统编史修志经验,用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工作实践。充分发挥学术研究和史志期刊交流平台的作用,活跃学术研讨,营造良好氛围,推动理论创新。8、强化史志资料建设。加大依法收(征)集史志资料力度,健全完善年报制度并形成常态机制,按年度整理汇编地情基础资料。建立史志资料库,为修志编鉴和地情开发服务。运用社会调查、口述历史等方法,大力拓展资料收(征)集范围和渠道,建立能够全方位适应史志编纂、史志事业发展和史志文化建设需要的史志资料保障机制。9、提高史志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广泛开展读志用志工作,推动史志成果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建立为重大活动修志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开展对史志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重大课题研究。加快修志成果转化,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制作南阳历史文化系列丛书,扩大史志文化影响。全面完成《南阳地区志》《明嘉靖南阳府志》《清嘉庆府志》再版整理出版任务,及时将旧志整理成果数字化。发挥史志部门优势,深入挖掘和阐发南阳历史文化,深入开展南阳抗战、宛西自治和姓氏历史文化研究,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10、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坚持开门修志,采用多种形式,加强与省内外史志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一批海外藏南阳地情文献资料,推介一批高质量的史志成果,增强南阳史志文化的影响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史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全面落实“一纳入、八到位”。全市史志机构特别是县级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与其履行职能、顺利开展工作的要求相适应。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和专业要求,配齐配强史志机构的领导班子。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标准,充实史志工作队伍。各级各部门要把关心支持史志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切实解决人员、经费、必要工作条件和工作中的困难。县区政府要把史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志承编单位要稳定修志队伍,保障修志条件,确保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加强依法治志。认真履行《地方志工作条例》《河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南阳市地方史志工作暂行规定》赋予的各项职责,切实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与条例相配套的工作制度体系和实施细则,为全市史志事业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建立修志工作动态管理机制,定期检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保障史志事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实施新一轮修志人员培训五年规划。建立培训长效机制,实施对修志编鉴、理论研究、开发利用、信息化和史志馆建设、史志资料征集管理等专项培训。建立市级和县级史志专家库,充分发挥史志专家和社会各界有关专家、学者的作用,为史志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史志工作,利用购买服务、课题外包等形式,拓宽人才渠道,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鼓励和支持业务人员接受专业继续教育,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开展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舆论宣传。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史志部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及省、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新举措、史志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绩、史志工作者投身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新贡献。挖掘史志资源的现实价值、历史价值,设计宣传主题,创新宣传形式,推出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宣传精品。

(五)加强督促检查。各县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本地的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搞好任务分解落实,南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负责对落实和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