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南阳市情 >历史典故 > 正文

历史典故

申伯赐封南阳

申伯赐封南阳

发布时间:2021-01-26 党史研究室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1-26

周宣王史称“中兴之主”,在位期间,为加强对南方的统治,特赐封申伯于南阳,使其成为南方的表率,以藩屏周,史称申伯国。申侯是宣王的舅父,在王室做卿士。申侯回南阳前,宣王命召伯为其筑城邑,修宫殿,“彻申伯土田”,《诗·大雅·嵩高》对此有详细记述。申伯国位置在古宛城,即今南阳市故城。《汉书·地理志》:“宛,故申伯国。”《水经·氵育水注》:氵育水“又南迳宛城东,其城故申伯之都”。春秋时为楚所灭。宜臼逃申西周末期,王室发生王位继承之争,幽王宠爱褒姒,废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以褒姒所生的伯服为太子。世子宜臼出奔母家申国(今南阳市故城)。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联合西夷犬戎和吕、缯等国,起兵进攻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杀幽王于骊山下,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幽王被杀之后,申侯在鲁侯和许文公的支持下,遂立宜臼于申(今南阳市故城),是为平王。由于镐京残破且已为犬戎所侵,只好放弃丰镐之地,前770年,在晋文侯、郑武公的拥戴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但自此周天子依附于诸侯,王室逐渐衰落。楚文王伐申过邓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大,臣服了汉水流域许多小国。楚文王即位,迁都郢(在今湖北省),并全力向北扩张。公元前688年,楚文王伐申,道经邓国(曼姓),邓国贵族主张趁机杀掉楚文王,以绝后患。由于楚、邓是甥舅之邦(楚武王娶邓女,曰夫人邓曼),邓祁侯不忍加害自己的外甥,故“止而享之”。及楚文王伐申回师时,果然攻伐了邓国。又过十年,即公元前678年,“楚复伐邓,灭之”。(《左传·庄公六年》)楚文王攻灭申、吕、邓等国,占据了南阳大部分地区,便在这里置申县和宛邑,建军队,造兵器,大力经营这一地区。并从鲁关(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南)向东经县(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南),直至 比阳(今河南泌阳)修筑方城(楚长城,战国时又续修),逐步把此地建成进逼中原、争霸诸侯、以图王室的战略基地。而申就是这一地区的指挥中心。楚国国君常居于此,申公(申县县尹)也多系楚国重臣,楚国征伐诸侯,亦常动用申之师。公元前538年,为炫耀国力,楚灵王还在申主持了盟会。由于申(宛)是楚国的北方重镇和著名的冶铁与商业城市,就经常为各国所争夺。战国时,宛被韩国占领,后又为秦夺取。楚国失去南阳这一军事要地,从此便一蹶不振了。                          

南阳地名的由来南阳这一地名,一开始就是作为地域名称出现的。胡三省《资治通鉴》注曰:“凡山南水北皆谓之南阳。”春秋时期,晋之南阳(在今河南省西北部)、齐鲁之间的南阳(在今山东省泰安地区)都是以山南水北的地理方位命名的。今河南省南阳市之南阳,较上述两个南阳的名称出现为晚,最早见于《战国策·秦策四》:“楚、魏战于陉山……魏战胜,楚败于南阳”。即楚国之南阳。它是“以在南山(指今伏牛山)之南,汉水以北”而得名。晋南阳与齐鲁相争夺的南阳早已不存在了,唯今南阳市的“南阳”一直流传至今,表明这个南阳地名,不仅具有“山南水北”的含义,而且还有其自身的历史特点:商周时代,南阳因地处南方,被称为“南乡”、“南土”、“南邦”,于是就有“南”字之义。《释名·释州国》:“南阳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为名也”。中国即国之中心。显然,这里所释之“南”字,并非指南山之南,而是所处的方位。“阳”字才是指“山南水北”。张衡《南阳赋》:“陪京之南,居汉之阳”。这里所释南阳之“南”字,在意义上和《释名》是完全相通的,而“阳”却指在汉水以北。这和古代晋之南阳和齐鲁之间的南阳的涵义是有区别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