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事件
新时代在党史新中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节选一)
新时代在党史新中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节选一)
发布时间:2021-01-20
新时代在党史新中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节选一)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 曲青山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历史也就是新中国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既是党史,也是国史。在一定程度上说,它们二者是重合的。党史是国史的核心部分,党史贯通国史的始终。党的十九大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对党史新中国史来说,是个什么概念?它具有怎样的内涵呢?新时代标注了党和国家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它既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延伸,同时又是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量变积累历史,质变划分历史。认真考察和深刻理解新时代在党史新中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对于我们从宏观上进一步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史新中国史、坚定“四个自信”、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是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我们党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来看,新时代是党史新中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1921年7月建党开始,至今已经98年了。新中国的历史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至今已经整整70年了。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肩负起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第一大历史任务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即宣告完成。第二大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我们至今已为之奋斗了70年,这个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
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这段历史28年,用关键词概括叫革命。在这一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这段历史29年,用关键词概括叫建设。在这一历史时期,党带领全国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进行各项社会改革,进而不失时机地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时期尽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受曲折,但党和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成果,却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这段历史34年,用关键词概括叫改革。在这一历史时期,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翻开了党史新中国史的新的一页。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活跃了中国,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这段历史只有7年,如果以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下限,时间长度应该是38年,用关键词概括叫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纵观党史新中国史的发展,如果说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奋斗是为了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奋斗是为了兴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奋斗是为了富国,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奋斗则是为了强国。革命、建设、改革,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救国、兴国、富国,则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和继续,是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领导人民的伟大实践是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救国、兴国、富国、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
二、新时代是党史新中国史划时代的新坐标
从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来看,新时代是党史新中国史划时代的一个新坐标。党史新中国史是一个不断认识和解决不同历史方位下的社会主要矛盾,从而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带领人民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确定了不同的历史任务。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我们党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一穷二白的现状,我们党确定了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任务。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后果和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我们党确定了在改革开放中创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要求,确定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任务。
提出和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客观和现实依据是什么呢?首先,从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来看,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前所未有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其次,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来看,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我国发展又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和重塑。我们具备了过去所没有过的良好发展条件,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最后,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其内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已稳步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这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已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这个历史方位就是新时代。新时代既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各项成就在量的积累上的结果,也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质的方面的跃升。新时代与新时期紧密相连,它既是对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启。
三、新时代是党史、新中国史新的里程碑
从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看,新时代是党史、新中国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必将成为党史、新中国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新时代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要完成的第一个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现在,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我们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15年;同时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更高目标,丰富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强音。
一个新的伟大征程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一段更为艰巨复杂的光辉事业正等待我们去开创。行百里者半九十,创造新时代的辉煌,铸就新时代的丰碑,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新时代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要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这一思想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新时代必须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发扬党自我革命精神,勇于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新时代必须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我们正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特别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为此,我们必须做好全面准备和应对。
四、新时代是党史新中国史研究的新领域
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研究的范围也要随之伸延。如果我们以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既2049年为历史节点计算,新时代38年的时间,将占到届时新中国100年历史38%的篇幅,占到届时中国共产党129年历史29.5%的篇幅。仅从历史长度上来看,新时代是名符其实的党史新中国史的“重头戏”,更不用说新时代的历史实践何其丰富、何其伟大。可以说,无论是从时段上来讲,还是从内容上来讲,关于新时代的研究,都应当成为党史新中国史研究一个新的却又极其重要的领域。
或许我们经常听到一种传统说法,“当代人不修 当代史”。这种说法认为,历史研究者一般要与自己研究的对象保持半个世纪的距离。然而,历史研究 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是可以随着现实需要的改变而有所变化的。现在各国史学研究者所作的研究都距离 现实越来越近。这种趋势反映了一种需求,人类社会发展越快,人们就越需要对自身所处的方位有比 较准确和及时的判断。其实,历史与现实之间并没 有明确的界限。“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 历史”。历史研究最基本的功能是“了解过去,理解现 在,构筑未来”。研究历史的目的,说到底是为了对现 实有更全面的认识,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在这个意义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用新时代的 历史征程来为其界定内涵、塑造灵魂、彰显本质。这是 我们将新时代纳入党史新中国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意义 所在。
正因为是新领域,新时代历史的研究与其他领域 的党史研究相比,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比如这是正 在发生的历史。由于时间离得近,这段历史中的一些 重要情况现在还难以了解,一些重大决策部署的历史 背景、来龙去脉等问题还难以把握,一些重要事件还没 有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来沉淀,它们对历史的影响究竟 如何还有待观察。还比如,要深人研究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党建等领域的问题,就必须运用 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方法。这是与开展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党史研究有很大不同的地 方,需要党史研究者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此外,面 对着海量的公开信息,如何筛选史料,如何辨别真伪, 这对党史研究者也是很大的考验。
不仅是新领域,关于新时代的研究,又是党史新中 国史研究的一个薄弱领域,是深化党史新中国史研究 的迫切需要。新时代的开启已有7年时间,关于新时 代的理论研究成果虽然很多,但大多是从现实角度讨 论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问 题,如理论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等等,尚无从发 展历史和总结经验与规律的角度加以研究的成果,有 待弄清的史实,需要讨论的问题还很多。从深化党史 新中国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仍然是一个亟待开拓、亟 待加强的研究领域。
伟大的时代必然产生伟大的历史。推动研究新时 代历史的工作不断深入、成果不断涌现,是摆在身处新时代的党史研究者面前的重任,也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新时代的党史研究者,必须胸怀强烈的现实关怀,关注 中国的现实,关注世界的现实,思考如何应对未来发展 面临的各种挑战,准确揭示历史给我们所提供的全部 条件,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充分利用历史遗留下 来的各种资源,把握中国和世界变化的基本趋势和客 观规律,推动人们思考如何更好地走向未来。我们要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党性原 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尊重历史研究的客观规律,统筹 谋划、突出重点,努力拓展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提 升研究水平,多出研究精品,以更加具有说服力、吸引 力和感染力的研究成果,更好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