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场馆
南召现代中学
南召现代中学
发布时间:2024-06-13
阅读次数:0 【字体: 小 中 大】
南召现代中学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南召地下党组织创办的新型学校。
自1938年春至1940年夏,两年时间就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因而曾被誉为“小抗大”。其前身是设在开封的一所私立学校,校长张了且系天津《大公报》驻豫记者,兼省府参事厅参事。“七七事变”后,河南省府开封各类学校纷纷迁往豫西南山区,而现代中学无力外迁,只好停办,校长张了且不得已携眷到南召好友袁宝嵩家暂住。袁宝嵩系中共地下党员,而公开身份则是南召李青店区区团长。当时,中共南召地下党组织正欲筹办一所学校用来培养抗日骨干和革命人才,所以就决定借用“现代中学”校名办学,仍由张了且任校长作为掩护以示合法。1938年2月,中共南召地下党派胡子云、党及刘辰、王锡璋、袁宝华到李青店筹建现代中学。经袁宝嵩、袁宝戴岱、袁宝岐兄弟具体协助,南召现代中学于 1938年3月在李青店北寨外的国清寺内正式创建。 现代中学按延安抗大、陕北公学的体制办学,以培养抗日救亡干部为宗旨,于1938年3月正式招生。学校刚刚开容办,各地热血青年便纷纷前来报名,第一期录取两个班120名学生,其中,通过地下党组织介绍吸收了来自南阳、唐河、镇平、社旗、内乡、嵩县等地的学生有 30多名。学校条件十分艰苦,教室设在国清寺,计有20多间破庙房,6名教师(均系地下党员)挤在两间房里办公。学生寝教合一,地面铺沙,沙上铺草。白天上课时学生坐在自制的小凳子上听讲,俯在膝盖上写字,晚上在地铺上就寝。现代中学没有经费来源,对学生不收学杂费,教师也没有工资。开始几位教师的伙食费用都由袁宝华家供给,后来主学校挤出两间房子,开办食堂,师生同灶共餐,粗茶淡饭,果腹而已。课程开设主要是根据抗战需要,一改普通中学的课程设置,仿效延安抗大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学校开设课程主要有政治经济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游击战术、大众哲学、军事理论、军事操练等内容,此外还开展有文体活动,如教唱救亡歌曲、演救亡戏剧等。在课程分担上,党及辰负责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并主讲政治经济学,王锡璋主讲哲学课,李焕生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课,徐进教游击战术和文体课,李年负责教唱抗日救亡歌曲。 1939 年春,现代中学又招收男、女新生各1班,此时学校规模已达4个班160多名学生。地下党组织又派魏时萍、王香亭、贺煌、乔玉秀、王梦达、刘淮城等进步青年到校任教,课程内容又增加了社会发展史、世界语、时事政治等,教材大多由教师自编、自刻、自印。现代中学在筹建时就成立了党支部,直接受中共李青店中心区委领导。党及辰任支部书记,李焕生任组织委员,王锡璋任宣传委员。同时着手在学生中发展共产党员,组建了学生党支部和学生自治会,在当地和附近地区开展了一系列抗日救亡和革命宣传活动,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938年春至1940年夏,(现代中学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培养了 200 多名爱国青年,发展了50多名共产党员,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革命斗争活动。1940年3月,在蒋介石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时,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勒令南召现代中学停办,地下党将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党员转移到延安、新四军部队或其他根据地工作。全国解放以后,南召人民政府在现代中学旧址创建了南召县中(初级中学),1956年改办为南召县第一完全中学,其后又办为南召第一高级中学。2005年,为了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当年现代中学办学的纪念,更好地将现代中学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南召县人民政府以“南召现代中学”之名,采用民办公助的形式重新创办了一所现代化的高级中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