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南阳市情 >历史典故 > 正文

历史典故

屈原岗遐想

屈原岗遐想

发布时间:2024-08-26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8-26

      屈原岗位于西峡县回车镇东南五公里处。古人云:“古中乡之北有霄山焉,迤西而东见。夫土脉崇隆,丘陵矗峙,蜿蜒横亘,为秦楚往来通衢,此屈原岗也。”

      屈原岗自然村西南角处,矗立着一座人把高的青石碑,上边镌刻着三个醒目大字——屈原岗。沿着进村大道前行百米左右,一个新建的六角亭子里有一块古石碑,字迹已经模糊不清。这虽不是屈原在这里“扣马谏怀王”的原始记录,但可能是记述此事件经过的最早碑文,要不怎会为它盖专舍遮风挡雨呢?

       屈原庙在现屈原岗小学院内,三间明清风格瓦房建筑,青砖瓦舍,古朴典雅。庙门口对联“忧国忧民拦驾处千秋屈原岗,蒙冤遭贬不坠志万代离骚篇”,工整对仗,有气势也很准确。庙内正中塑屈原胎像,后山墙镶有清光绪四年(1878)内乡县知事高袖海题写的石刻“楚三闾大夫屈子神位”。左联为“清节表三闾,想当年,芷泽行吟,香草空余骚客赋”;右联为“忠魂昭一代,怅今日,菊潭奉祀,落英犹是楚臣餐”,横批为“清忠一世”。西山墙镶一小石碣,上载“此屈夫子祠也”。

        据《后汉书·延笃传》记载,东汉时期这一带就有屈原庙。中国屈原学会的专家考察后认为,屈原庙的壁画和50多年前湖南马王堆出土坟墓里的壁画很相似,墙壁上还发现多块唐代方砖。由此推断,这座屈原庙至少唐代已经修建,经历代不断维护修缮才成为现在的样子。

        屈原庙里的碑文、对联、文章、诗歌和图案承载的是历史的记忆,传承的是绵长的楚风文化,见证的是历史对屈原的敬意,也补充、丰富了屈原的高光“镜头”。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勿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由此后续的传说是,屈原坚决不同意怀王亲自与秦联姻结盟,大讲这样做的害处和危险,惹得怀王勃然大怒,将屈原由左徒降职为“三闾大夫”。

       处江湖之远的屈原听说怀王执意会盟秦王,且车驾已行至析县境内,便快马加鞭,提前赶到这里拦住了车驾劝阻。怀王还是不听,并让车夫下车驱赶。屈原只好一手紧扣马头,强行逼其回车。随行的公子子兰见状,用“停车者斩!”威胁车夫必须前行……就这样,在“行”和“回”的争执中缓缓前行十里,来到现在的回车镇。此时屈原筋疲力尽,无力继续扣马,但却连声高喊:“回车!”“回车!”遗憾的是,怀王不仅没有回车,反而令武士快速前行,直奔西边会盟地——武关。

       多日后,传来怀王被秦王关押的消息,紧接着又传来怀王客死秦邦的噩耗。当地人由于目睹了屈原“十里扣马谏怀王”的忠勇行为,为纪念这一“谏君”事件,就把屈原拦车扣马始发之岗,命名为“屈原岗”;把屈原终止扣马,高喊“回车!”“回车!”的村子命名为“回车村”。屈原在《离骚》中有“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的诗句,是当事人的字证;“扣马谏王王不返,回车散发客长棼。怀沙含恨汨罗水,登岗投诗思烈君”是后来人的“跟帖”。明时改“回车村”为“回车镇”,一直沿袭至今。

        古往今来,人们总希望君王做错事情后幡然悔悟,最好“下罪己诏”,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可千百年来,不仅楚怀王做不到,后世一些被称之为“开明君主”也极少做到。所以,关于屈原岗的来历,只能是“屈原扣马谏怀王”的始发地,这也与岗下“回车村”的来历环环相扣,有始有终,顺理成章,还与屈原的性格、作风融洽协调。

        临岗遐思,有迷茫,也有新感。为什么同一地名的来历,有人认为因屈原的壮举而获名?有人却说是怀王自责的地方?这或许是立场问题,或许是一种良好的臆断。屈原在爱民、忠君、爱国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知行合一”、表里一致、率先垂范,“扣马”之举更见忠肝义胆。纵观屈原,虽有“直而有肆”的时候,更有“主文谲谏”的表现,《天问》《离骚》等楚辞中其规劝艺术都很委婉,失宠落魄时仍情真意切、雅士风范。至于“扣马谏王”之“肆”,那是紧急情况下的必要措施,“爱之深情乃切”,天道使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