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邓小平同志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与贡献
邓小平同志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与贡献
发布时间:2024-09-02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他强调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他一生的奋斗历程,充分展现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政治优势。邓小平同志在其毕生的革命实践活动中,不仅自觉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而且对群众路线的内容和意义及如何贯彻等问题都作了深刻的思考和论述,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与发扬作出了历史贡献。
围绕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强调“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党的优势“主要在于群众的拥护”,在于如何“使党成为群众的党”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的艰难环境中领导革命的宝贵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群众路线的胜利。早在1941年4月,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的邓小平同志,就在《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一文中专门谈到党群关系并指出:“确切地说,党的优势不仅在于政权中的适当数量,主要在于群众的拥护。”“我们要在民主政治斗争中,保证党对政权的领导,我们更要在民主政治斗争中,使党成为群众的党!”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究竟还要不要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党内曾有同志存在模糊认识。对此,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时明确指出,必须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并从理论上进一步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一方面,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党必须密切联系和依靠群众,每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不能站在群众之上。另一方面,党的领导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即“正确地反映群众的意见,然后正确地领导群众”。
正是认识到党执政后贯彻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和当时存在的突出问题,邓小平同志在报告中第一次向全党鲜明地提出了“两个大大增加”的问题,即“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这就明确回答了为什么党在执政后,还要更加注意、始终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特别重大的意义”。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什么时候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我们党同广大群众的联系,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是几十年的斗争历史形成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不断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不断成熟、更有战斗力的重要原因和标志。
围绕党的群众观和根本宗旨问题,强调“党的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邓小平同志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党的群众观点出发,对党的根本宗旨作了精辟论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根据上述原则,邓小平同志认为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做到两个牢固树立:一是处理好领导与服务的关系,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他指出,执政党权力的本身,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和义务的有机统一,没有任何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因此,共产党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既不能只做官不做事,遇事明哲保身,不敢负责;又不能官气十足,霸气太盛,滥用权力,颠倒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态度,应该不是做官而是做事,踏踏实实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粉碎“四人帮”后,他讲了一段十分感人的话,反映了这种心态:“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二是处理好“公仆”与主人的关系,牢固树立当好人民公仆的意识。他说人民是主人,共产党则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这个大道理似乎都明白,但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忽略或忘记了“共产党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为此,他在各种场合一再要求党员干部,要树立权力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强调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必须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自觉地更多地牺牲个人利益,保护群众的利益。他说我们的同志如果对个人的、家庭的利益关心得太多了,就没有多大的心思和精力去关心群众了。因此,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多办实事。
除了处理好上述两个关系,党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首要的是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做到这一点,邓小平同志认为必须走群众路线,在党内党外坚持民主政治,实行民主式领导作风。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就指出:“民主政治的好处,正在于它能够及时反映各阶级各方面的意见,使我们能够正确地细心地去考虑问题决定问题;它能够使我们从群众的表现中去检验我党的政策是否正确,是否为群众所了解所拥护”。改革开放以后,他又提出一定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此为标准来检验党的领导和作风。1992年,他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依然指出:“人民,是看实践。人民一看,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改革开放好,我们的事业就会万古长青!”
倾听群众呼声,保护群众利益,有一个态度问题。经验证明,“谁关心人民的问题,谁能帮助人民想办法去和敌人斗争,保护人民利益,谁就是群众爱戴的领袖”。党之所以有力量,就因为始终扎根于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邓小平同志说,革命和建设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党能否领导得好,关键在于党能否依靠群众。在新的历史时期,艰巨复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围绕如何以正确的方式贯彻群众路线的问题,强调任何工作都要坚持经常,面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路线正确并不等于解决了一切问题,还要看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是否带头执行,雷厉风行地、切实有效地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
(一)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重要的是做好经常工作”,“使群众从自己的经验中相信我们主张的正确”。邓小平同志提出,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而且要在群众中通过经常细致的工作,去进行认真地、热情地宣传和发动,使群众从切身体会中认识党的政策的优点而自觉地主动参与。1943年1月,他在中共太行分局高级干部会上作总结时指出:“无论对敌斗争或解决阶级关系问题,都必须着眼于当地群众的发动,使每一个要求都成为群众自己的要求。”“同时,必须注意群众的教育,特别是使群众从自己的经验中相信我们主张的正确。任何脱离群众,不问群众态度如何的干法,必然要失败的。”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要教育党员、干部切实关心群众生活,踏踏实实地做好经常工作,从细枝末节上、点滴小事上处处体现党的群众观点。1961年10月,他在接见青年团工作会议代表时明确指出,群众路线要采取各种形式,其中包括热闹的形式。但是我们的群众路线,不是满足于那个热热闹闹,主要的是要做经常的、细致的工作,做人的工作,做深入的工作。这些话平凡中闪耀着哲理,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同年12月,他在一次讲话中再次强调重要的是做好经常工作,并不无自豪地说:“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长期的很好的传统。我们的工作向来是很深入的,过去在农村也好,全国胜利之后也好,各种工作是做到家的。不是吹牛皮,一些外国党也真正相信我们的群众路线。”他还举例说三年解放战争打胜了,不是别的,正是靠长期的群众工作集中了一切力量才实现的。如渡黄河,群众把门板贡献出来,光冀鲁豫的门板还不够,连济南的门板都下来了。“共产党长期联系群众办好事,和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解放战争是人民战争,依靠人民才能做到这一点”。正是从切身体会出发,他特别要求干部要善于从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去发现问题,寻求机会解决问题。“现在党的工作、群众工作要着重把经常工作建立起来”,使人民得到实惠,得到看得见的物质利益。
(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建设工作应该面对群众”,“不要脱离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党执政后,如何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个根本问题。1957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西安干部会上讲到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等问题时指出,今后全党在建设方面的指导思想,一是面对国家的现实,在建设当中考虑经济、实用、美观;二是面对群众的需要,“不要脱离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他批评当时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说:“我们考虑问题常常忽略了群众的需要。现在有各种观点,追求这个化那个化,连共产主义化也有了,就是缺乏群众观……我们的建设工作应该面对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之,我们搞建设,不要脱离实际,不要脱离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这些话反映了他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品质和从人民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的工作作风。
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不是生搬硬套地讲一大堆道理,而是针对新的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指导意见,字字句句闪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1975年8月,他在国防工业重点企业会议上讲到整顿问题时,第三个题目就是“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他说,这个问题不是说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要做许多踏踏实实的工作。比如钢铁工人劳动那样重,而蔬菜少、肉类缺,基本条件都保证不了,这样的问题就必须具体地去研究解决。他甚至谈到山区的三线工厂养鸡、养兔、养鸭、养猪等副食品基地建设问题,强调“我们党和国家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现在应该提出这个问题了”。1980年10月,他在同中央有关负责同志谈话时说:“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十年规划,中心和着重点不要多考虑指标,而要把人民生活逐年有所改善放在优先的地位。”他一再要求努力帮助群众解决能够解决的困难,暂时无法解决的,要耐心地向群众作出解释,等待机会再解决。不能放空炮,许诺了又不做,这样最容易伤害群众,失去群众的支持。
(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注意工作方法,“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那末,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领导方法,要求共产党人办任何事情都得走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观点,在此过程中,主观主义的认识方法和工作作风是其大敌。1956年党的八大上,邓小平同志曾专门分析说:“如果不从认识方法上解决党的主张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那末,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仍然不能真正地解决。”实践证明,许多人并非在主观上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但他们却把工作做坏了,使群众受到重大损失。这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先进分子,是领导者,比群众懂得多,因而遇事不向群众学习,不同群众商量,结果他们出的主意,经常在群众中行不通。所以说,必须反对主观主义的认识方法和工作作风,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在反对主观主义的同时,他还提出也不要做群众的尾巴,要始终自觉地站在时代前列。因为群众的意见不一定都成熟或正确,在集中群众意见时,不要仅仅把意见简单地堆积,而是要整理、分析、归纳、概括。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犯分析不当或概括不全等方面错误,但只要先做群众的学生,不断研究群众的实践,就会少犯错误,犯了也容易改正,不会使其发展到危害全局的地步。
一切工作都要走群众路线,无论做什么都要相信和依靠群众,重视群众的经验,最根本的是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总是满腔热情地鼓励和支持群众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做法。他曾强调,不要把我们自己的作用看得过高。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因此,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必须提倡敢想敢说的精神。既要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又要善于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
(四)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坚决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这“是一个长期的斗争”。对于官僚主义作风在党内的存在和危害,邓小平同志早在《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一文中,就曾从根据地政权建设的角度作了深刻分析。他批评说,“把优势建筑在权力上是靠不住的”,“结果党员‘因党而骄’,在政权中工作的党员自高自大,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看不起非党员,自己可以不守法,不遵守政权的纪律和秩序”。当时,他虽未使用“官僚主义”一词,但核心是讲它的产生根源和危害,认识深刻。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强调全党要更加重视反对官僚主义,认为执政党的地位不仅易于使共产党员产生官僚主义,而且其表现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如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群众,看不起党外人士,似乎当了共产党员,就比非党群众高出一头;喜欢以领导者自居,站在群众头上发号施令;高高在上,不接近群众,不重视调查研究,主观主义地考虑和决定工作;不关心群众痛痒,对于群众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抱着一种无动于衷的冷淡态度等。凡此种种,都是“很恶劣的反人民的作风,这是旧时代统治阶级作风在我们队伍中的反映”。
由于认识到贯彻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斗争,邓小平同志在重大关头,总是突出强调党的群众路线。1977年7月,他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我认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同年8月,在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致闭幕词时又特别指出:“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主席为我们党树立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真正相信和依靠群众,细心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他再次指出: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要扎扎实实地解决问题,不能搞花架子,作表面文章。这些思想来自实践,又上升到理论,对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内容的丰富完善起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邓小平同志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有关论述,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其历史贡献不可磨灭,其现实意义也很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学习、研究他的群众观及其现实启示,对于全党在新时代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柳建辉,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