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在彰新寨闪耀_党史事件_党史博览_社旗党史方志网_南阳党史方志网
今天是: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社旗党史方志网 >党史博览 >党史事件 > 正文

党史事件

军魂,在彰新寨闪耀

军魂,在彰新寨闪耀

发布时间:2024-11-21 《军魂,在彰新寨闪耀》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24-11-21


我经常阅读党史,从中捕捉我们党光辉的足迹。每当那一卷卷泛黄的充满历史沧桑和时代印记的卷宗摆放在我面前时,我的心情都十分的激动。这薄薄的纸片,铭记着党百年的发展历程;这无声的文字,流淌着党代代相承的精神血脉;这张张的图片,承载着党创造的巨大成就。一幕幕,在文字中跳跃,历历如昨;一幅幅,在图片中展现,栩栩如生。我沉醉于浩瀚的党史中,用心去感受那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用心去聆听那气吞山河的绚丽乐章。

从党史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我们的道路走的如此筚路蓝缕,如此波澜壮阔,如此惊天动地,如此辉煌壮丽。南湖上的一叶扁舟,点亮了漆黑神州一座耀眼的灯塔。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时代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从此担起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任。百年的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引领无数中华儿女舍生忘死、砥砺前行。在无数次的危难时刻,是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勇立潮头,拯人民于水火救民族于危亡。

机缘巧合,彰新寨,这个位于豫西南的一个普通小村庄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上演了一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恢宏史剧,为中原全面解放奠定了基础。

 

 宛东决战

时间追溯到上个世纪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中原大地,早已失去民心的国民党军队望风而逃。

1947年8月, 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赓)谢(富治)集团强渡黄河挺进豫西,9月陈(毅)粟(裕)大军横越陇海路南下豫皖苏。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呈品字形阵势,互为犄角,逐鹿中原,机动歼敌。

刘邓大军挥师南下,进入大别山之后,即以第三第六两个纵队分别向往鄂东展开,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政权,发展地方武装,歼灭分散的正规军和地方团队,以第一二两纵队在大别山以北阻敌就地坚持掩护展开,初步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

在此期间,为配合刘邓大军坚持大别山的斗争,陈粟大军主力和陈谢集团,对陇海路徐州至西安段,平汉路郑州至汉口段,辗转进行破击,歼敌第五兵团部和整编第三师,并攻克23座县城。

《史记》有云: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定,天下安。中原,曾经一度弥漫着战争的硝烟,无数朝代在这里建都,你唱罢来我登台。党中央正是看到了中原对解放全中国无可替代的作用,才陈重兵于中原,决胜天下。

历史把使命交给了邓小平、刘伯承。这两位睿智的伟人胸怀苍生,以他们心有百万兵的气度登上了中原这个大战场。

1948年2月,邓小平政委、刘伯承司令员根据战争形势反复磋商,认为经过四个回合的斗争.我们已在大别山站住了脚,在坚持大别山斗争的同时,适时将主力转出大别山,实施大机动的作战方针,便可更多的消灭敌人。刘邓分析,中原豫陕鄂地区有伏牛山、武当山作依托;淅川荆紫关一脚踏豫陕鄂三省,赊旗店水陆交通便捷兵家必争;还有桐柏、江汉作前进阵地,便于部队运动和作战。这里是敌白崇禧、顾祝同、胡宗南三集团联合防线的结合部,是一个战略上的弱点。此外,这里既可渡江,又可入川,而蒋介石最怕解放军渡江或入川。解放军一渡江、入川,他们空心战略就要破产。为此,刘邓决定把指挥部移到豫西南。

毛泽东曾托从陕北返回中原的陈毅带话给刘伯承、邓小平说“我必胜,蒋必败,中原行动是带决定的……杀猪要一刀捅中要害。大别山进军,我们已捅了他一刀,要再来一刀”!毛泽东的指示,指明了中原三军会合的重大意义。

三军会合,互相协调,共同歼敌.将中原战争推向了新的阶段,即是由繁殖游击战争、扩大占地面积而配合以运动战的第一阶段,转入野战军宽大机动实施运动战而配合以阵地战的第二阶段。

1948年春夏之际,刘邓命令陈赓统一指挥四纵的四个旅及二纵、华野十纵的四个旅,桐柏军区的两个旅,陕南军区的第十二旅、第十七师及一、二、六军分区部队发起宛西战役。根据部署,各部队以隐蔽行动迅速完成了对镇平、内乡、淅川、邓县、西峡口、侯集镇及荆紫关等城镇敌人的包围。5月2日战役开始,经半月激战,17日胜利结束,共歼敌2.1万余人,解放了镇平、邓县等县城9座,以及老河口、西峡口等重要市镇数十处。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了豫西、陕南根据地,并使江汉、桐柏军区连成一片,既直接威胁敌人长江中游和大巴山防线,又便于向东作战,寻机歼敌。   

为了粉碎中原敌人的防御体系,继续歼敌,刘邓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在宛西战役之后,又发起宛东战役,战役采取“围城打援”办法,以一纵、三纵、六纵组成东集团,佯攻确山,抑留敌十八军于漯河以南,同时吸引敌张轸兵团由南阳东援确山。以第二、四纵队和华野第十纵队及桐柏军区、豫西六军分区部队为西集团,由陈赓统一指挥,在张轸兵团东进中,适时在赊旗店唐河以东地区开始阻击,就势与东集团合击歼灭之。

5月25日,宛东战役开始,几十万大军齐聚宛东大地,吹响了敌顽覆灭的号声。中野第三、六纵队围攻确山,敌张轸急率部由南阳增援, 30日,解放军各部队进至羊册地区准备合击张轸部, 31日,部突然向南阳缩退,南阳之敌第九师出城接应。这时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带领中原野战军机关亲赴前线指挥,就势在南阳以东与敌激战。6月3日战役结束,歼敌1.2万余人,给张轸兵团以沉重打击。有力地配合了华野主力南渡黄河加入中原作战。

 

 运筹彰新寨

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1948年6月4日,宛东战役的销烟刚刚散去,赊旗镇区长温子印带人到方城县券桥迎接中原野战军部队,并领受了安排会议食宿的任务。温子印原为王树声纵队教导团宣传队指导员,在中原军区主力突围,实施战略转移时,奉命“化整为零,转入地方”。今天见到了亲人,又回到战友们的行列,心情特别激动兴奋。他带部队人员乘车抵达彰新寨后,就部队食宿等有关事项作了具体细致周到的安排。并抽出区干队副队长赖长富等十几名骨干担任向导,负责带领参会的各纵队首长顺利到达彰新寨,保证首长们如期参加会议。

彰新寨位于赊旗西北三公里处,西临赵河,北靠潘河,寨高二丈余,青砖砌成,门楼高大威武,前有寨沟,寨沟深且宽。这里是财主孙炳若(排行老八)多年经营的孙氏庄园,进得寨子,群房院象众星捧月般地拱卫着一进三的大宅院。后花园布置得精巧高雅幽静。孙家老小在解放军到来之前,已携细软逃离,留下若大一处带不走的院落,为中原军区在此开会提供了个好场所。刘伯承住在东偏院,读书到深夜才睡:住在后院的邓小平用凉水冲澡后早早休息。

1948年6月5日清晨,早早起床的邓小平在院里打完一套拳后,信步来到后花园里,一个雕工精细的石头鱼缸引起了小平同志的注意,正面是荷鹤图,背面是蓑笠翁垂钓图,侧面是蟹兰图、竹菊图。这时刘伯承、陈毅也不约而同来到花园,三个四川老乡就用家乡话读起了这个金鱼缸上内容:莲开池际,水面看鱼;花明云影净,叶动风翻翠……;背面刻着:山云四合,山雨霏霏……,俺在这草庐中痛饮醺醺,那管他尘寰上谁是谁非。刘伯承说:“这上面描述的是多么幽静美妙、恬淡无忧,与世无争的生活呀!我真想铸剑为犁,做个蓑笠翁悠闲地垂钓在小河边呀!”陈毅说:“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为时尚早。蒋介石不想和平,要打内战,我们只有奉陪到底了。”小平接着说:“等全国解放了,我们集中精力搞建设,争取一百年不打仗,让人民过上幸福舒适的美好生活。”石雕栩栩如生,耐人寻味。大家边谈边细看图案。不知啥时候走进来的军政处长杨国宇说:“赊旗店内有一处山陕庙,里边的石雕木雕特别好看。关羽水淹七军的故事特别传神。”刘伯承接过话来说:“我们这次要攻樊城、占襄阳,逮康泽,倾覆蒋家王朝。”小平、陈毅齐声说:“要得,关羽在襄樊擒于禁,捉庞德,我们要活捉康泽这个龟儿子哟!”

芒种时节,麦收秋种,农民早已耕耘在田间地头。中野、华野纵队旅首长陆续到彰新寨孙老八家绿树掩映的大院里。60多位我军高级干部云集这里开会。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李先念、李达等中原局领导及中原军区首长出席会议。李达参谋长主持会议,他简要讲了会议的内容和程序。

首先,刘伯承司令员总结刚刚结束的宛东战役的经验和教训,他告诫各级指挥员要机动灵活,各级指挥部在上级总体的意图下,适应整个具体情况,机断行事,而不要机械的去执行直接上级某些已经不能适应新情况的指示。他举例说:“宋(时轮)、陈(再道)两纵于30日在高庙集、兴隆镇地区,根据我们的基本命令与当时张轸的实际情况,不是向东而是向西,未完全执行西兵团命令。只有二纵进到苗庄寺、苗店一线,就转移兵力向桥头西方向围击,故能歼敌6000余人。”他肯定“这种机断行事是对的。”并进而指出:但根据当时情况,还未能大胆完全照我们基本命令再向西延伸,更多的截击敌人,殊为美中不足。特别表扬了桐柏军区二十八旅能够执行命令,作风顽强,紧紧咬住敌人不放,为赢得宛东战役胜利做出了努力。

接着刘伯承做了《关于中原区的任务和行动的报告》。

刘司令员扶扶眼镜环顾四周,对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说:同志们,中原军区的任务是将战争引向蒋管区,利用敌人的人力、物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并把这个区域变为向东、向南、向西进攻的基地。

晋冀鲁豫区财政极度困难,人民负担非常严重,因此.必须开辟新区,自力更生。

中央对大别山有三个估计:①付了代价,站不住脚;②付了代价,站不稳;③付了代价,站稳了脚。我们现在已站稳了脚,敌人没有力量将我们赶走,我们的任务初步完成了。毛主席说“没有中原军的南下,东北、西北、华北的胜利是不可思议的。”毛主席的评价是很高的。

四月一日后,形势起了新变化。因陈粟、陈谢,刘邓三部会合取得主动,我军收复石家庄、洛阳、运城、临汾、潍县等大中城市,敌人的战略战术不得不改为“能守则守,不能守则走”的方针。

接着又对敌情进行了分析:

敌分五个集团,即卫立煌集团、李宗仁集团、张治中集团、顾祝同集团、白崇禧集团。五个集团是战略布局上的五个点,恰好我们也是五个集团来对付敌人的五个集团。卫立煌已经抵不住我东北集团的进攻,西北、华北及苏鲁的敌人都在失利,自顾不暇。白崇禧集团在豫鄂皖防我渡江,假如我军一过了江,彼将如何堵击呢?这个集团是其战略守势的最后防线,此线突破,敌人必将全盘瓦解。

敌人对我有三怕:一怕进关,二怕过江,三怕入川。中原区就有敌人的两怕。在顾祝同集团、白崇禧集团、张治中集团联合防线上,汉水区是其最大弱点。此地既可渡江,亦能入川,且是敌人接合部,弱点无法弥补。

紧接着他作了一段精彩的地形描绘:

中原区有三山(泰山、大别山、伏牛山),四河(长江、淮河、黄河、汉水)。我们依托三山,逐鹿中原,把四河变成我们的内河。黄河、淮河已变成内河。应背靠武当山向东发展。白河、汉水流域是古战场。将郧阳、均县、房山划归豫陕鄂,南漳、保康、谷城划归桐柏,当阳、远安、荆门三县划归江汉,就是将汉水变成我们内河的开始。长江也会像黄河一样变为我们的内河。

随后他又讲了对战场的精心选定:

我们有三个较好的战场:一是沙河、二是豫西、二是豫陕鄂。三个战场中以豫陕鄂为最好,有伏牛山、武当山之依托,有桐柏、江汉的前进阵地,水寨较少,没有大山,适于部队运动和作战。在敌方,因汉水、长江、大巴山之障碍,部队运动困难。

我们的战争是人民的战争,是面对点线的战争,故我们选择战场必须能宽大机动。豫陕鄂就适合此条件。

经过这一透彻精辟的分析,对下步作战方向已十分清楚了。于是刘司令员道出了他的计划安排。

我们的基本战法是面对点线的斗争和钳形进攻。进攻的次序是:一要开阔战场,二要巩固战场。向老河口、襄樊行动。先由陕南军区的刘金轩、桐柏军区的张廷发、王宏坤侦察情况,看准后突然捕捉敌104旅、163旅而围歼之,然后直取襄樊。

刘伯承取下眼镜、擦擦脸上的汗水。问邓政委、陈司令员、李司令员你们的看法呢?同志们有啥建议吗?以上方案请各位考虑提意见。主持人李达参谋长宣布休会半小时,大家认真讨论刘司令员的报告,司令部作战处负责收集意见建议。

李先念叫来桐柏军区的司令员王宏坤、政委刘志坚到大柏树下,说:“刚才刘司令员表扬桐柏军区,你们可不能翘尾巴呀。要再接再厉,打好襄阳这一仗呀。”(2001年3月,我们拜访九十五岁高龄的刘志坚将军时,他回忆起彰新寨会议的盛况,仍然历历在目,说到刘伯承的高超指挥艺术赞不绝口。)

随后,大会接着进行。刘伯承指出,关于老河口襄樊战役,大家的意见一致,准备时间为一周。先告知刘金轩准备并侦察。桐柏应侦察敌情及部队展开地区。把汉水变成内河,是豫陕鄂及桐柏的任务。这是面对线的斗争,包括很大的政治内容,望两区特别注意。毛主席说不怕蒋介石有美援,只怕蒋介石有“左”援,“左”倾是我们的致命伤。蒋介石自发动全面攻击后处处失利,因不肯放弃城市,弄得线线被切断,点点被包围,我们应将战争引至长江以南,以扩大我们的面。

我们在战略上是打强的,在战役、战术上是打弱的。打法是挟其额,揪其尾,截其腰,置于死地而后已。打一点吸引敌人全来,而啃其一边。阜阳战役是个例子。打老河口虽然容易,但应谨慎,应把死老虎看作活老虎打。战术的灵活应建立在打的上边。四纵的打,应与战术结合起来。

指挥问题分集中指挥与分割指挥,分割指挥应服从集中指挥。集中指挥用于打死猪,分割指挥用于打野猪。

计划、命令是建立于最现实的情况下的,因此一切行动都得适应现实情况。现实是辩证的,指挥也应是辩证的,因此指挥员应充分发扬机断行事。机断行事。苏联红军教令对机断行事的规定是:“奖励想打胜仗的人,犯错误不受处分;要处分那些有力量打胜仗,但不积极或受了损失的人。”责任观念,勇于负责,是我们应提倡的。

作战方式。我们的作战的基本方式是钳形攻势,分割包围。但是要因现实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提高学术知识。今后大兵团作战必须提高我们的学术水平,部队中要发扬学习风气,学习教材应以毛主席十大军事原则为主,参考《合同战术》及美国《战斗纲要》。但必须从实际出发,就是要考虑敌我的装备、编制、训练、作战等一切不同的因素,以及地形、天候、季节、政治、经济等而求得辩证的运用。在党的领导下,用三大民主提高我们的学术。蒋军专科军官应该利用,以帮助我们提高学术水平。苏联利用白俄军官是列宁主张的,以后有些人叛变,多数人就主张不用白俄军官,但列宁坚决地说,即使叛变,也要用白俄军官,因叛变总是少数。

通信联络,野战电信队必须成立,递传哨亦应使用,电台必须弄灵活,最好有跃进的机动台。

听完刘伯承司令员的讲话,大家觉得出奇兵夺襄樊这一棋,既有战略眼光,又符合当前战场实际,确实是个好的战略方案。陈毅副司令员说:襄阳是历史名城和古战场,战国伍子胥点将练兵,东汉孙坚跨江击刘表,三国关羽水淹七军,宋代忠良将岳飞大败金兵,都是在襄阳。希望参战部队在襄阳能上演更精彩的一幕。

6月6日,中原军区高级干部会议继续在彰新寨进行。这天会议开始得比较早,各纵队的领导们都在附近住宿,大都有早起的习惯。鸡鸣拌着布谷鸟的叫声,成了美好的晨曲。露水滋润着花草散发出阵阵的清香,清凉温润的空气使人精神振奋。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政委邓小平开宗明义,讲起了中原斗争的四个实际条件,一是国民党军事力量还强大,必然要跟我们争夺中原这个战略区;二是地主、富农力量还强大,不可轻视;三是群众觉悟需要时间;四是我们对地方情况还不熟悉。以上四条,决定了要把新区变成巩固的根据地,不是那么简单和轻而易举的。

邓小平稍微停顿一下,喝了一口冷水后继续说:“我们到达新区后,任何一个区域,都必须经过组织斗争,才能巩固,才能确立根据地。只有认识敌人还强大,才会特别注意争取多数,打击少数的策略;只有认识群众觉悟需要时间,才会有步骤地发动群众,而不急于提出打土豪分浮财,只有认识我们还不熟悉地方情况,才会去进行调查研究。”

为了寻找解决急性土地问题的有效途径, 5月初,邓小平深入到时属南阳的泌西县饶良区苗庄寺村进行调查走访,认真收集情况,研究对策。

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不断修正“左”的错误政策带来的偏差,邓小平看准了方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实事求是地为中原局起草了《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和整党工作的指示》,六月六日这天,在彰新寨中原军区高级干部会议上宣讲并获得大家一致认可。

邓小平在报告中认真检讨了过去中原局所犯急性病的错误,总结了教训。要求全区根据党中央的指示,“重新地全盘考虑工作方针和策略步骤”,在极大部分的区域都应“充分利用抗日时期的经验,实行减租、减息和酌量调剂种子食粮的社会政策和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以便联合或中立一切可以联合或中立的社会力量,帮助人民解放军消灭一切国民党武装力量和打击政治上最反动的恶霸分子”。邓小平要求全区立即停止分土地,停止打土豪,分浮财;禁止一切破坏,禁止乱打人、乱抓人、乱杀人现象。邓小平知错必纠,积极进行自我批评,不上下推诿,不隐讳错误,一口气从子、丑、寅、卯讲了十二条存在的问题和严重教训。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对控制区、游击区、崭新区,分别情况调整了工作。邓小平指出,新区如何发动群众,要有一套新的办法,不能照搬老区的经验。

邓小平报告结束,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大家都为邓小平的人格魅力折服。据时任中野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后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曾思玉老将军讲:邓政委的性格就是实事求是,敢于负责,是一代伟人啊!他挥笔题写了”彰新寨会议意义深远!”、“六六指示,永放光芒”。

《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上报中央后,毛泽东同志代中央复电,完全同意中原局这个指示。中央将这个文件转发给各个中央局、分局。《六六指示》在当时对迅速巩固和扩大中原解放区乃至其他解放区非常重要,其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具有长远借鉴意义。

1948年6月7日上午,国民党的十二架飞机,对以彰新寨为中心的地区进行了狂轰乱炸。由于我军电台事先破译了敌特的密码电报,中原野战军首长及各纵队领导于凌晨分散转移,使敌人扑空后败兴而去。

 

     襄樊大捷

6月下旬,中野首长命令在唐河地区待命的六纵队、桐柏军区主力及陕南军区十二旅,由桐柏军区司令员王宏坤统一指挥,隐蔽奔袭老河口、谷城。7月2日,老襄战役开始,猛攻老河口之敌得手,使敌一六三旅弃城沿汉水向襄阳逃窜,半路上突遇从新野冒雨出发、一昼夜行军70公里的中野六纵队这支劲旅。7月3日,敌一六三旅惊魂未定,仓促应战,队伍被打得七零八落,只剩少数人员怕再遇埋伏不敢去襄阳,向沙市方向逃窜。7月6日,第六纵队、桐柏军区、陕南军区从三面包围了襄阳樊城。

襄阳位于白河与汉水会流处,与樊城隔汉水相对。它南拱武汉、西屏川陕,为川、陕、鄂、豫边界的战略要地。城的西、北、东三面为汉水环绕,南面的真武山、虎头山、羊枯山、凤凰山等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因此有“铁打襄阳”之称,是敌“汉水防线”的枢纽。解放襄阳不仅可使敌“汉水防线”全面崩溃,而且可为我军完全解放中原和进一步突破敌人的“长江防线”、“大巴山防线”创造条件和取得前进基地。守敌依托有利地形,在城南山头的制高点上构筑了大量碉楼地堡、交通沟,并在交通要道、火力死角及开阔地带,密布地雷,构成能相互支援的坚固防御体系,妄图凭险据守。

历来兵家认为,欲夺襄阳必先夺取南山。这次攻城部队一反历史上的攻城惯例,采取撇山夺城战法,从敌人防御薄弱的城东西面进攻。以六纵攻襄阳城西门、桐柏军区主力攻城东南,陕南军区部队攻城东北,三军突击队将会合于城内杨家祠堂康泽的第十五绥靖区司令部。中野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指挥部队从西面进攻,“刀劈三关”(指夺取琵琶山、真武山、铁佛寺)。据时任六纵十七旅旅长、后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李德生将军回忆说,那场仗打得惨烈但非常过瘾。(2005年3月,我们采访李老时,他提起在襄阳城外"刀劈三关",仍激动不已。)当时刚三十出头的李德生带领十七旅主攻西门,冲锋的命令刚一下达,战士们象猛虎下山一般冲了上去,很快就拿下了琵琶山。10日夜取真武山,13日攻占了铁佛寺,接着从西门突破。15日对襄阳城发起总攻。六纵先组织火力掩护部队夺取西门大桥,并突破城门,攻进街心。解放军另外两支部队分别在孔庆德、刘金轩指挥下,涉壕爬墙突入城内,与六纵会合。16日6时,守敌大部被歼,只剩下钟鼓楼和杨家祠堂两个据点。钟鼓楼的守敌经解放军四面围攻,火线喊话,于上午10时缴械投降。六纵十八旅肖永银旅长带人悄悄的进到杨家祠堂围墙根儿,用火箭筒和炸药轰开了大门,大部队很快攻入碉堡和坑道,全歼守敌,活捉了敌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官康泽、副司令官郭勋祺。

襄樊战役历时15天,取得了歼敌2.1万人的胜利,解放了老河口、樊城、襄阳等城镇,从而控制了汉水中段,直接威胁着国民党的江南和四川后方,敌中原防御体系被粉碎,我中原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日益巩固。

襄樊大捷的喜讯传到中央,中共中共向中原军区发来了贺电。贺电指出,庆祝你们在襄樊战役中歼敌两万余人,解放襄阳、樊城、老河口等七个城市、并活捉蒋军法西斯特务头子康泽的伟大胜利。这一汉水中游的胜利,紧接着开封、睢杞两大胜利之后,对于中原战局的开展帮助甚大。尤其是活捉康泽,更给全国青年受三青团特务迫害者以极大的兴奋,尚望继续努力,为彻底解放中原而战。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李先念、李达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彰新寨,决胜襄阳城,创造了被朱德总司令称为“小型模范战役”的襄樊战役。

《六·六指示》实事求是,对迅速巩固和扩大中原解放区起到积极主导作用、并辐射到其他解放区。社旗这片热土上有幸留下了伟人们的足迹,彰新寨会议成为解放战争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中原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旧址——彰新寨纪念馆,成为弘扬优良革命传统,进行红色教育的好地方。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如今的彰新寨象全国所有的村庄一样,人民富足安宁,乐居乐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昂首阔步,砥砺前行。这个古老的村庄,见证了党的光辉历程,经受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彰新寨革命纪念馆,这座饱经历史风霜的建筑,静静地屹立在村子里中央,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中原大地浴火重生的涅槃和充满光明的未来!

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