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人物
元好问
元好问
发布时间:2024-12-05
公元十一世纪中叶,在河南伏牛山莽莽丛林中,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文学巨星,他就是驰骋于金元之际百年文坛的杰出诗人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出于鲜卑族拓跋氏。北魏孝文帝时,始改姓元。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人(今山西忻州)。35岁,应宏词科,授国史馆编修,未及一年,辞归。37岁(金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任镇平县令,38岁转内乡县令。42岁任南阳县令,8月入朝,移家金之首都汴京。历任左右司都事、行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入翰林,知制诰。金亡不仕。度过了20作年的遗民生活,著作今存《遗山先生文集》。其中诗1300余首,词38阙,赋4篇。
元好问在内乡任职一年。因母亲病故,丁忧离职,移往县东南60华里菊花山白鹿原长寿山新居3年。前后4年中,他的足迹遍西峡,尤以县城、寺山半山亭、菊潭长寿村、石门、走马坪及鹳雀崖鱼库为行踪中心。从政、壮游、宴饮、赋诗,留下六七十首诗词。歌颂西峡的胜景,表达西峡这块热土的无比关爱。今读其诗,追其遗踪,了解西峡的过去觉得今西峡更可爱。
一、城内县衙
当时内乡县衙在西峡城北大街重城至何家营一带。元氏在内乡县衙留存有11首诗。主要是:《内乡县斋书事》、《西斋夜宴》、《张主簿草堂赋大雨》、《观淅江涨》、《偶记内乡》等。从这些诗词里,可以看到他关心民瘼,勤政爱民的情况,以及当时西峡的淳美风物。
元氏任县令能够全力抓农业生产,劳抚流民,发展农业。他的七绝《偶记内乡》:“桑条沾润麦沟青,轧轧耕车闹晓晴。老眼不随化柳转,一犁春事最关情”。反映他狠抓春耕生产这个根本问题的决心。我们知道,元氏一生酷爱山水胜景,诗酒悠游,而他在县令任中,却能严格控制自己,“老眼不随花柳转”,把“一犁春事”抓紧办好。由于他能及时组织春季大生产,所以能把原本一个民众逃离,田园凋敝的农村,变成桑条沾润,麦沟青葱的蓬勃景象,不能不说是他政绩卓越的又一体现。
二、寺山半山亭
元好问关心人民,热爱生活,常于公余遨游西峡山水,写了许多写景诗,歌颂西峡壮丽雄奇之美。其中寺山是他经常游憩,永难忘怀的地方。
寺山濒临内乡县衙,山下淅江浩如烟海淼流淌,山高、林密;石奇、涧深;花繁、绿浓、遐迩驰名。元我在此游憩,宴友,身心极舒,留下了12首不朽的诗词。他在寺山的游踪,大约有四处:
(一)是半山亭。宋浮休居士张舜民所建,他扩建以为别墅,常在这里与当时著名文章家宴饮。《半山亭招仲梁饮》是其名篇:
“孤城郁郁山四周,外人到此如累囚。半山亭前淅江水,只可与君消百忧。江山百年有此客,云树六月生凉秋。世上红尘争白日,一丘一壑去来休。”
他在这首诗中,极力描写古寺山的清幽,自然,自神入化,美不胜收。令我们无比向往,增加对今天寺山公园的热爱。
(二)是洼尊石。离半山亭不远,燃灯寺旁丛林中,清石上有酒尊形的低洼,水泉汩汩从中曲折流出,好像无尽的琼浆玉液。宋浮休居士有题铭。好问有名词不达意《临江仙·洼尊石》。上片“冰壶天上下,云锦树高低”,既写这里蓝天如洗,上下空明,玲珑剔透,一尘不染的清幽,又写云树环合,繁花满眼的娇妍,令人神往。下片“世上红尘争白日,山中太古熙熙”“桃花三百里,浑是武陵溪”,极赞西峡民风的古朴厚纯,如世外桃源。
(三)是钓鱼台。在半山亭山脚下,峭壁悬崖中有一石面平台,下临淅江与丁河水汇合的深潭,在此垂钓意趣无穷。请看其词:《江城子·寄德新文》:
“春风花柳日相催。淅江梅,腊前开。开遍山桃,恰到野酴醚。高岭东来三百里,红作阵,绿成堆。
半山亭下钓鱼台,拂层崖,坐苍苔。杯影湖光,佳处两三杯。寄语玉溪王老子,因个甚,不同来。”
上阕写钓鱼台四周,自腊前至夏初,腊梅、山桃、野酴醚(落叶乔木,初夏开白花)次第开放,“红作阵,绿成堆”十分迷人。下阕写钓鱼的自得之乐,边钓边酌,逍遥如神仙。
(四)是淅江放舟至石门。溯淅江放舟十华里,便是西峡另一名胜地石门(今称石龙堰)。这里峰峦如聚,崖壁似锁,淅江在此汇为山谷平湖好问经常载酒泛舟到此。他醉迷“潭影乍从明处现,竹香偏向静中闻”(见其诗《石门》)的清幽;欣赏“平湖风漪绿,远岸秋沙静;洋洋游倩逝,泛泛轻鸥泳”(见其诗《晓发石门》)的勃勃生机,流连忘返。
三、菊潭长寿村
金正大五年,即公元一二二七年,元氏任内乡县令的次年,母张太夫人卒。他丁母忧,离县令任,在县东南60里的菊花山白鹿原长寿村,结茅菊水之上,筑新斋而居。不久,挚友张仲经、刘光甫变来卜邻。他在此诗酒悠游达三年之久,留下畅游抒怀的诗、词、赋多达16首。
在《长寿新居》三首之一里,他描写了这时在的优美景色:
“地古村墟迥,川迥县郭斜。
蒲地余老节,菊水引新芽。”
颂扬这里远离县城,民风古朴,蒲苇满塘,菊香遍山的胜景。
他的《山居二首》的第一首,还叙述了这里的特产鹭鹚菊,更令人向往。“斜阳高树挂晴虹,肃肃(同萧)微凉雨气中。一道鹭鹚花不断,蜜香吹满马头风。”多么美好宜人的生活环境啊!鹭鹚菊是西峡菊花山的特产,花如茸毛,纯白色中有一丝簇起,如鹭鹚鸟头,故名。它散发出来的蜜香,充溢山村,沁人心脾,清人五内,饮之长寿。所以,这里今天仍是享誉千年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