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著名的唐河八大景
著名的唐河八大景
发布时间:2024-12-18
唐河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地区,风光优美、交通便利、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一个古老而又神奇的地方。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先民们辛勤劳作、繁衍生息,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社会文明,留下了无数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著名的唐河八大景(古塔凌烟、竹林晚翠、泌桥飞雪、黄池映月、石柱擎天、莲花捧佛、龟井寒泉、紫玉龙渊)就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一、古塔凌烟
古塔即泗洲塔,位于唐河县城新春路北段。在原菩提寺大殿后。建于宋绍圣二年(1095年),平面呈八角形,为11级楼阁式砖塔,高51米,塔基边长7.6米。底层坐落在台基上,北面辟一拱形门,可入塔内。第二至十层每层各辟1门。下均置砖雕斗拱,转角处有风铃,檐下为平座,塔内有塔心柱,柱之周围筑盘88旋石阶踏道,第一层人们沿踏道可登临塔顶。每层内外壁都有一、二处碑刻或壁龛,龛内雕刻佛像。
塔顶为八角攒尖式。明万历七年(公元一五七九年)因雷电毁坏塔顶而重修一次;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一六0四年),又因雷电毁坏顶部两层而重修一次;1997年唐河县人民政府拨款对塔顶和塔体进行了整体修缮,塔顶安装了避雷设备,棱锥系上了风铃和彩灯。泗洲塔是河南省现存最高、体量最大的古塔之一,有“泗洲塔离天一丈八”之称,唐河八大景之一。2006年5月,泗洲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该塔顶端有时会冒烟。据曾登塔顶观烟的老人介绍,烟系集聚的蠓虫和蚊群。近年来的两次冒烟(一九五三年、一九七五年)均在下午五六点钟左右。清康熙年间唐县知县田介曾有“冬日登菩提寺塔”诗一首:
一塔巍然高压成,扶栏俯瞰众山平。
石门不扃流云过,铃阁空悬瓦雀鸣。
旧井千家荆棘满,荒郊十月野茅生。
登临胜概今何在,四顾凄凉不禁情。
二、竹林晚翠
竹林晚翠位于原县城西北角,西临唐河,现唐河县第一高中门前。县一高中原址为竹林寺,建于古唐县城西北角唐河东岸的高岗上,因寺前大片茂密竹林而得名。系元朝建筑物。国民党统治时期(1941——1947)为私立临泉高中校舍;新中国成立后为唐河一高。原保存有大殿一座,于1980年元月被拆毁。古时傍河有一竹园。此景有两说。
一说是:傍晚时,晚霞给竹林镀上一层金光,使竹子显得更加青翠欲滴,生机勃勃;河水同时映出蓝天、晚霞、竹林,颇为壮丽美观。另一说是:有时河水将竹林的倒影反射到竹林寺的墙壁上;在墙前适当的位置放上一碗清水,可映出竹林。清人仝毓贤曾有“竹林晚翠”诗一首:
古刹绿城带水开,井烟浦雾日飞来。
清寒恣饱千山雷,碧瘦铺茵一院苔。
野鹤归栖青掩映,落霞返照绿徘徊。
月移虚影风弦奏,却胜看花弄酒杯。
三、龟井寒泉
龟井:位于原县城西约一里的玉仙庙内,旁有一寒泉,现唐河县城新华北路与秦晋路交叉口。据旧志记载,元世祖年间(公元1260—1294年),元军进攻襄樊时,该井内出现绿毛龟。元统治者从封建迷信的观点出发,以为这是“元灭宋”的祥兆,特派兵专程将龟献到京城。元世祖下令在此处修建寺庙,并于公元1268年在井旁立一石碑,上刻有禁止乱取龟的令文。此碑现存县文化馆。
新建的寒泉公园,是改善提升老城区环境品质,集历史、文化、休闲、生态、游憩于一体的地标性、开放性、花园式城市中心公园。
四、泌桥飞雪
泌桥飞雪位于唐河县城西北角原竹林寺(今唐河县一高中)大门前东南方向。
古城西北,北护城河自东往西流来,出城后形成一条大沟流入唐河,沟上原有一座三孔石桥,桥墩是石磙垒的,桥面由石条铺成,桥宽2.6米,高3.3米,该桥称作“泌桥”,是县城出入竹林寺必经之处。因该桥处在风口,风力汇聚桥面,冬季下雪时,雪花在桥上翻卷飞舞,却落不到桥面上。
五、莲花捧佛
此景传说不一,有的说是湖阳东大寺院内有一莲花池,池上边是佛殿;有的说是原竹林寺大殿内,有一尊佛像,像座的形状是莲花瓣。也有人说是唐县大寺院内有一石佛像,坐在用树根雕刻的莲花瓣内。
昔日佛像坐在莲花瓣中的并不罕见,由此判断,湖阳东大寺内莲花池上建佛殿,此为莲花捧佛之说较为准确。清人惠美毓有“莲花捧佛”诗一首:
觅壑寻幽问水涯,忽惊东土有莲花。
团峰秀洁清池瓣,层岭长开烈火芽。
雨过香生浮水面,风飘英落散天葩。
巨灵早识西来意,故遣群山斗翠花。
六、紫玉龙渊
紫玉山位于湖阳镇东南十里,距县城八十七里;因山中曾出过一块紫玉而得名。山高338米,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1000米,于湖北枣阳境内的唐子山遥遥相望,属桐柏山余脉。峰顶南北各有一泉,北泉状如井口,水色如墨,故名黑龙潭;南泉状如虎口,潭水呈黄色。古时有寺院三座:山顶有凤顶寺,山腰有若禅寺,山脚有背阴寺。
山南坡还有一座喇嘛庵,大小不一,有的系石塔,大小高低不同,形状各异。石塔上刻有花纹、佛像等,皆为和尚坟墓。一庵二柏三寺和九冢十八塔,现皆不存。在湖阳新店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一山担三寺,二柏龙须花。
新店千眼井,九冢十八塔。
七、黄池映月
古文庙(现唐河一初中院内)前边一水池。因池中有一大方石,形状如同大印,又名印池(古址现已不存)。月夜,有时可看到方石旁的水中同时映出两轮明月。
八、石柱擎天
石柱山,位于祁仪镇东南,四方山的北部,距县城八十里。山高约五百多米,顶部有两块大石屹立如柱,高约十米。柱上有铁环,相传为大禹导淮系舟处。清人孙霞阶有“探石柱山”诗一首:
并峙高岗峻极天,东荆砥柱至今传。
龙门自昔知谁凿,鳌驾当年独尔悬。
测晷不须从日表,留云未许著山鞭。
双环系得淮舟在,此地何愁乏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