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情_淅川概况_淅川县情_淅川党史方志网_南阳党史方志网
今天是: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淅川党史方志网 >淅川县情 >淅川概况 > 正文

淅川概况

淅川县情

淅川县情

发布时间:2024-12-18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24-12-16

  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国土面积2820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街道)、379个行政村(社区),户籍人口71.3万人,常住人口52.7万人,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为30.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淅川因淅水冲积成百里平川而得名,境域丹阳川(即已淹没的老县城区域)、顺阳川、板桥川(即今上集镇以下区域)等三大平川土地肥沃、宜人居住,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淅川地处秦岭山系东南余脉的延伸地段,境内北、西、南三面环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斜长107公里,横宽46公里,境内山脉绵亘,河川交错。

  

  淅川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的战略要地。自新民主主义革命至今,毛泽东、胡耀邦、温家宝、李克强、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淅川瞩目关注。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淅川视察,先后考察了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丹江口水库和九重镇邹庄村,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基层人民群众面前提出“江山论”论断。

  

  淅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置淅川县,治所设今马蹬镇一带,淅川之治自此而始;唐置淅川等3县,旋俱废,并入内乡;明成化六年(1470年),淅川自内乡分出置县,属南阳府邓州,治马蹬,次年建县城(即今老县城,已淹没于丹江口水库);1959~1971年,因建设丹江口水库,将老县城迁至上集(即今县城)。淅川是楚文化发祥地和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国800年历史有380多年建都在淅川,45位楚王有23位统治中心在淅川。淅川孕育了商圣范蠡、史学家范晔、思想家范缜等历史名人,出土文物9万余件,王子午鼎、云纹铜禁、王孙诰编钟、青铜神兽等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文物,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和河南历史博物院。淅川县是南北文化的交汇点,屈原、谢灵运、李白、王维、杜甫、刘禹锡、白居易、元稹、杜牧、李商隐、欧阳修等70多名古现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留下了《尚书大事》《蜡灯赋》《古公善言》《后汉书》《周梦蝶诗文集》等200多首诗文。传统民间艺术的锣鼓曲、丹江号子、歌舞、戏曲、龙灯、舞狮等独具特色,楚文化、商圣文化、移民文化、红色文化交融交汇。

  

  淅川是南水北调渠首县。南水北调,源起南阳;千里调水,始于淅川。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闸门陶岔所在地,境内水源区面积261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92.8%;丹江水库面积1050平方公里,其中淅川境内50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8.2%,一级水源保护区95%在淅川境内,二级水源保护区80%在淅川境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通水,截至2024年5月31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输水645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08亿,为沿线26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

  

  淅川是全国水利移民第一大县。从1959年开始,为服务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淅川先后5次大移民,搬迁36.8万人,仅2009——2011年移民,各项淹没实物静态损失达90多亿元。铸就了大爱报国、忠诚担当的“移民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淅川视察时,用“吃水不忘掘井人,你们就是掘井人”来盛赞这伟大的移民奉献精神。

  

  淅川是河南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作为河南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淅川脱贫攻坚期共有11.3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在2021年3月被确定为全省四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

  

  淅川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淅川县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河南省12个生态功能县之一。现有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境内湿地面积达1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1.7%;现有野生动植物3494种,其中朱鹮、东方白鹳等国宝级珍稀动植物80余种,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联合国肯定。

  

  淅川是开放合作的经贸福地。淅川县始终树牢“三个一切”理念,一切为了淅川发展,一切为了企业盈利,一切为了弯道超车,当好企业的“金牌店小二”和“娘家贴心人”,真正让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雨中打伞”的温暖。淅川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两年稳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十,招商引资工作保持全市前列,“亲商、重商、爱商、护商”成为淅川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淅川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坚定不移推进“双九战略”,用心谱写了“建功副中心 淅川当先锋”绚丽篇章。2023年,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273.4亿万元、18.5亿元、10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5.2%、7.3%、7.6%,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创成“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县”,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教育综合评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信访稳定、文旅发展等工作位居全市前列。“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受到水利部和长江委肯定。2024年,高考成绩实现“八连增”,一本进线2871人,13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淅川教育品牌更加闪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