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场馆
嵩山公学旧址
嵩山公学旧址
发布时间:2024-04-26
坐落在方城县广阳镇后土屯村的后寨小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村办小学,她的前身叫嵩山公学。该处旧址现存原房11间。2014年,方城县委党史研究室和方城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协调有关单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全部维修,并在此处建立了纪念碑,筹建了栗在山、崔剑晓革命事迹展览馆,如今这里成为了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嵩山公学是1932年在时任国民党三十军秘书长、中共党员李子纯和该军高级参议、爱国民主人士王拱璧的建议下,由三十军军长彭振山出资在其家乡后土屯村创办的。王拱璧任校长,中共党员郭静波(郭晓棠)任副校长,郭静波夫人、中共党员陈立鹤(齐欣)和部分进步知识分子为教员。
该校以传播革命思想、培养革命人才为宗旨,积极向学生宣传马列主义,进行革命的启蒙教育,所教国文课文均为经过精选的进步文章和李子纯派人送来的苏区油印材料,如鲁迅的《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故事》《苏联见闻录》等。学校还组织学生成立了“青年读书会”“学生自治会”。1933年10月,在郭静波、陈立鹤的主持下,秘密接收栗元恒(栗在山)、崔冬云(崔剑晓)等人入团,建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宛北支部。1933年底,嵩山公学停办,郭静波夫妇离开,共青团宛北支部遂转移到农村和石桥中心小学、晓光中学等校,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团员发展到40多人。并在博望傅村开办了“四合”小学和农民识字班,同时还分化一股土匪武装,建立了武装小组。1938年后,这批团员多数转为中共党员。从这里走出的栗在山,后成为开国少将;崔剑晓,曾任中共安徽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是新中国有色金属和钢铁工业的开拓者之一。从嵩山公学成长起来留在家乡斗争的革命青年,后也都为新中国基层政权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6年6月,被方城县委命名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11月,被中共南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南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