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卧龙岗汉画馆现存1700多块画像石刻,位居全国之首。它是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雕刻艺术品。这种绘画艺术品,有的刻在墓碑上,有的刻在门阙上,有的刻在祠堂内,更多的是刻在墓室石壁上。它如同一面镜子,映出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如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所说:“我以为除了古人的遗物以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的形象。”被人们称为是一部用石块缀编成的“汉书”。 南阳汉画像石题材广阔,内容丰厚。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 一是社会生活类:包括车骑出行、舞乐百戏、角抵戏、宴飨、楼阁建筑、田猎、生产劳动、门吏、侍者等图像。反映了当时地主阶级穷奢极侈,荒淫无耻、豪华糜烂的生活场面。其中的车骑出行田猎图极为精彩。张衡在《南都赋》中对这种田猎活动有过描述。在祭祀祖先时,举行宴会,不但有丰盛的美味佳肴,更有赵女郑姬穿红戴绿,弹琴跳舞,酣饮至醉而归,甚至通宵达旦。上巳节郊游踏青,男男女女穿着漂亮的衣服,坐着马车,聚集到水边。祓禊、歌舞、田猎、横渡,一幅贵族游春娱乐的场面跃然纸上。南阳画像石中大量的连车列骑、饮宴舞乐的豪华生活场面,其数量之多、场面之大是全国其他各地出土的画像石无法比拟的。在车骑出行图中,几辆车上,均为一御者,一乘者,前面还有一人作导骑,一人迎候于道旁,把地主阶级出行时趾高气扬煊赫过市的样子刻画得淋漓尽致。其田猎图就有借助猎犬捕兽、借助弓矢猎兽、借助马匹射猎,还有渔猎图等,所猎取的动物就有虎、牛、鹿、兔、野猪、雁、鱼等。饮酒时还要以投壶六博为赌具,汉画像石中有投壶图和六博饮宴图。举行宴会时以歌舞百戏来助兴,出现有拜谒、迎宾、宴飨一类画像石。《舞乐宴飨图》颇能反映这种饮宴情状:画面上方一人跽坐,三人鼓舞,下面二人对坐,中间置案,上有酒杯、鱼、鸭、肉串等饮食。画中的舞者“云转飘忽”的长袖,“体若游龙”的身段,给人以潇洒的美感。常常是杂技、舞乐、宴飨三种场面雕琢在一起,表现出当时南阳贵族生活的雍容华贵气派。
西汉 车骑出行图
二是历史故事类:主要有二桃杀三士、晏子见齐景公、荆轲刺秦王、高祖斩蛇、聂政自屠、鸿门宴、獒咬赵盾、范睢受袍等图像。反映了儒家讲气节、重信义等道德伦理观念。
三是神话传说类:主要有伏羲女娲、西王母东王父、羲和常羲、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图像。神话是人类社会低级阶段的产物,是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思想的反映,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汉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理想追求。 四是神仙、祥瑞、辟邪类:主要有虎车升仙、鹿车升仙、仙人乘鹿、仙人乘龙等神仙画像,朱雀、麒麟、仙鹤、神龟等祥瑞画像,铺首衔环,熊、白虎、强良等辟邪画像。反映了汉代宗教信仰的迷信色彩和阴阳五行思想。 五是天文星象类:主要有三足乌、五星连珠、日月同辉、日月交食、苍龙星座、北斗七星、彗星图像。它以负载日轮的金乌表示太阳,以雕有蟾蜍的圆轮表示月亮,以龙、虎的形象表示苍龙白虎星座,反映了汉代南阳天文学知识的发展和普及。彗星图已显示了彗星的运行规律,彗尾指向与太阳运行方向相反,而欧洲到1513年才发现这一规律,比欧洲早发现1400多年。“日月合璧”图像是汉民族追求和谐的哲学理想在丧葬意识中的表现,它以日月象征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以“日月合璧”象征生存世界的万物和谐,阴间的夫妇关系和睦,并以此为中心,以理想化的方式,建成一个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的实体。唐河针织厂墓的北室主室顶部刻太阳、白虎、长虹等,为白昼之像,应是男主人的位置;南主室的顶部刻有月亮和星辰,为夜晚之像,应为女墓主人的位置,这种天象绘制方法,反映了当时盛行的阴阳迷信思想。 六是图案类:主要有菱形、三角形、菱形穿环等图案画像,线条匀称,雕刻精细,讲究对称效果,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南阳汉画像石是汉代艺术家及劳动工匠在石刻艺术上的一大创造,它主题突出,布局疏朗,简洁质朴,形象生动。摆脱了汉代绘画构图严密、布局繁缛的画风,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如二桃杀三士,画面中除有二桃和三士之外,别无任何景物和人物作点缀,主题和人物一目了然,具有突出主题思想内容的高度艺术概括能力。少量的画像中虽然有补白装饰,像翼龙、飞虎的周围刻画有云气,猛兽的下面饰有山峦等,但并无喧宾夺主之感,却使翼龙猛兽显得更加高大凶猛,凌空而飞,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南阳画像石善用写实的手法把客观事实表现出来,大胆的想象,创造出高于生活的作品。牛耕渔猎是劳动人民生产活动的记录;舞乐宴飨是贵族地主奢侈生活的写照;日月星辰是天文学家观测天象的见证;引魂升仙是贵族地主内心的执著追求。这些画像可以说是形象的汉代史。汉代工匠艺术家们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刻画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像,表现出了高超的艺术造诣。如斗兽图中,双兽怒目圆睁,奋勇相抵,加上拉得挺直的腰,前冲的腿,更显得两兽力量无穷,凶猛异常。斗牛图中,一人跨步侧身回首呼唤,另一人手挺长矛,飞步而来,向前面一只正在俯首扬蹄狂奔的牛奋力追逐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舞乐百戏图中,敲鼓的,吹箫的,拨琴的,跳舞的,蹴鞠的,伴唱的,以及听看百乐的主人,端茶捧盘的侍女,虽勾画简单,却惟妙惟肖。特别是“冲狭”图中,一女伎纵身冲向插有利刃的狭圈,捷如飞燕,刚冲刀狭的另一女伎着地未稳,衣带尚在飘拂,两女伎惊险的动作,优美的姿态,都相当传神地刻画出来,显示了雕刻家们卓越的艺术技巧。
南阳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主要有六种。一是平面阴线刻,就是先将石料凿磨成平整的地面,在地面用阴线刻绘出画像,不加任何其他处理,拓片基本上是白线条,这是一种拟绘画的技法,即后代常见的石刻线画。二是凹面雕施阴线刻,先将石料凿成横竖纹地面,将所给物像雕凿成凹面,再在凹面上用阴线刻绘物像细部。三是减地。将石料凿成粗糙的地面,再在地面上将所绘物象以外的空间部分剔成平地或横竖纹地,使物像突出,具有宛如浮雕的效果。四是减地施阴线刻。用同三的方法减地剔成平面或横竖纹地,再用阴线刻出画像细部。五是减地施阴线刻兼凹面雕,这种刻法基本同四,唯将画像的某些局部凿成凹面,如一些鼓舞宴飨图中的盘子和耳杯等容器,雕刻出凹面之后更具有实真感。六是减地施阴线刻透雕。雕法也同四,唯画像局部雕凿穿透。这种雕法有圆雕的意味。 正是这些独具特色的雕法,使南阳汉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粗矿而不鄙野,深厚而不凝滞,朴素而不单调,豪放而不疏散。特别是东汉时期,画像石刻艺术,刀法奔放自然,线条流畅遒劲,画像生动活泼,已达到相当纯熟和精妙的程度。 总之,南阳汉代画像石不仅具有珍贵的历史资料价值,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反映了汉代南阳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也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一株奇花异宝。